您的位置:PharmaNews 研发动态 药物研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一致性评价,日本到底做了什么?

这两日,小妖参加了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北京医恒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毫不避讳地说,这是近两年以来,小妖聆听的最好的一场研讨会。会议的好,不在于它的会务服务和知名度,而是它对这个行业的意义:以正视听。

本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在于请来了佐藤淳子女士。会议互动环节,小妖有幸对佐藤博士进行了提问交流。提起佐藤淳子这个名字,恐怕国内的制药企业是陌生的,可是我们常年挂在嘴边的“日本再评价”与这位女士关系密切。

佐藤淳子,现任日本药品医疗器械总评机构国际关系业务主任。自1998年加入日本药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新药办公室,任职期间,建立了全新的药品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体系,并参与、领导了关键的日本已上市产品再评价的部分重要工作。

由于语言不通,长久以来,国内制药企业与日本制药行业的沟通呈现出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本次会议,主办方请到了翻译,而这次的翻译足够专业,熟知医药行业所有的专业术语并熟悉中日双方法规体系。小妖感谢主办方此次认真负责,极致细节的准备,因为小妖不仅在现场得到了答疑解惑,更拿到了一份中文的PPT。本文为抢发,经过评估后,小妖获得授权,上传佐藤淳子本次中文PPT以供下载。

问题一:不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只进行体外溶出试验可以评价吗?

解惑:仿制药,原则上应该通过生物等效试验,确认和原研药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后批准。轻微变化或日常生产重复过程中,原研药、仿制药的质量均会发生轻微变化、生物学方面将逐渐发生不等效,因此在质量再评价工作中,审批项目规定了溶出试验,通过多个条件下溶出结果的相似性等支持数据来确认是否生物等效。

以前有的意见认为溶出试验结果不一定要与生物利用度相关,日本药典11版之前,把溶出试验定为是理化性质的质量管理试验。

重点:从不存在体外溶出曲线就是唯一或者高于BE的药效评价地位。事实上,日本在进行质量再评价的前提是仿制药均经过了生物等效性的实验。

问题二:日本的上市产品再评价的内容

解惑:

1、按照现阶段医学、药学等的学术水平,对已经批准的药品,从质量、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确认的制度。

2、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新药,所有的药品都属于可能评价的对象。

3、分为对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再评价的药效再评价和对质量进行再评价(溶出)的质量再评价。

重点:新药。这里不仅仅包括仿制药,也并不以原研药为唯一标杆,而是整体评价,以品种为分类,不管是原研、仿制都需要进入评价体系。这里的新药,根据后续提问,得到了这样的定义:在日本第一上市完成了临床评价的产品。也就是说,该新药的定义说明,并非全球新,而是在日本监管部门内有整套详尽注册申报资料、数据的产品,而且是日本市场已上市、可获取的。

问题三:质量再评价的历史

解惑:紧随美国的做法。美国重视仿制药评价从1969年起,而日本从1971年开始设计。1993年起讨论仿制药现状。19954月以后申请的内服固体制剂,申请批准时已经要求进行溶出试验的评价,不再进行单独的质量再评价和橙皮书的收录。

重点:日本的再评价体系由来已久,并非在2007年突然出现的。之后的再评价过程中发现溶出曲线和临床药效具有高度可推论性,是因为自1993年起,日本的上市批准体系就相对封闭,并不承认国外的相关实验数据,而是需要重新用临床、药学研究双重研究。

问题四:质量再评价程序

解惑:

1、厚生劳动省指示需要进行质量再评价的生产企业,开展预实验,并提供制定溶出试验所需要的信息

2、生产企业向厚生劳动省提供预实验结果、转速、试验溶液介质等参数

3、厚生劳动省根据企业提供的结果,指定进行再评价

4、根据规定条件下开展的溶出试验结果,厚生劳动省下发通知,公布公共溶出试验(方案)

5、仿制药企业以原研药品为参比制剂,比较溶出性,确认自身产品和公共溶出试验(方案)的适合性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美军研发脑机交互技术 士兵可变“半机械人”

  还在为学不好英语而苦恼?科学家已经找到重

  白血病治疗新靶点或可避免严重副作用

  盘点:2015十大医疗黑科技

  耶鲁研究将生育和加速衰老相联系

  中国研究员给猴子成功换头

  英科学家准备“修改”人类胚胎基因

  日本街道小工厂NITTO开发出了一款医用可穿戴

  JAMA Neurology:帕金森病病患者早期体重减

  PNAs:可以识别脂类分子的T细胞

美研究人员开发高效基因编辑新方法 矫正变异

哈佛大学获2800万美元经费:研究匹敌人类的

美绘制百万人基因精准医学研究蓝图

为期三年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将在

肿瘤也有互联网

科学家发现对抗“超级细菌”的“超级英雄细

颠覆癌症教条—蛋白激酶C其实不是肿瘤推手

共喷雾干燥和物理混合工艺对盐酸地尔硫卓片

神经胶质瘤归巢肽修饰的PEG-PCL纳米粒的制备

泊洛沙姆-羟乙基纤维素-α-环糊精超分子凝胶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研发动态 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