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胖已成为公众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作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脂肪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耐受性差)密切相关,并能折损人的寿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超重和肥胖人数已超过14亿,仅在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花费就达到1900亿~2700亿美元。
肥胖已成为公众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作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脂肪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耐受性差)密切相关,并能影响人的寿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超重和肥胖人数已超过14亿,仅在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花费就达到1900亿~2700亿美元。
专家称,持续降低至少5%的体重可降低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而减少5%的体重只是减肥的最低标准,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更高的期望,即至少减少10%的体重。现有的减肥药物由于耐受性差、安全性低等原因,抑制市场发展。而近年来多次出现的减肥药退市风波,对于该市场和减肥新药开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2012年6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瑞士艾瑞纳制药公司(Arena)减肥药Belviq(lorcaserin,氯卡色林)的批准,则是1999年以来新减肥药首次获准在美国上市。7月17日,FDA又批准了另一种减肥药——Vivus公司的Qsymia(一种苯丁胺和托吡酯的混合缓释剂)。此外,Orexigen制药公司计划明年公布其减肥药Contrave的心血管(CV)风险评估Ⅲ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如果其心血管风险控制达到预期,该公司将和合作伙伴武田制药一起重新向FDA提交该药的新药申请(NDA)——2011年,FDA因该药在另一项试验中存在较高的心血管风险而拒绝批准其上市。上述消息让近年来因安全问题遭遇“滑铁卢”的减肥药领域出现转机。
遭遇“滑铁卢”
减肥药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长期安全性。过去40年内,有5种减肥药因安全隐患而退出市场。其中最著名的两种药物——惠氏公司(已被辉瑞收购)的Pondimin(芬氟拉明)和Redux(右芬氟拉明),已于1997年退出市场。此前,由于这两种药物与含有芬氟拉明的“芬芬”复方药物以超说明书使用,复方疗效显著,因此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不过,随后这两种药物因被发现可增加心脏瓣膜病变风险,在上市一年后便退出市场。
另有雅培的Meridia/Reductil(西布曲明),由于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于2010年退市;Servier公司的Mediator(苯氟雷司),由于可能引发心脏瓣膜病于2009年退市;赛诺菲的Acomplia(利莫那班),由于可能引发抑郁症或自杀于2008年退市。这些药物存在的问题也促使监管机构对减肥药进一步提高了警惕。
这些药物的退市,使得医生在治疗肥胖症时很难有更多的治疗选择。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减肥药芬特明属于安非他命的衍生物,其价格低廉但疗效并不显著。其他常用的减肥处方药为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Xenical,罗氏)和非处方药Alli(葛兰素史克)。临床医生发现奥利司他安全性更高,但是由于奥利司他经常会导致肠胃不适(如大便失禁或油性大便),因此限制了其进一步使用。不过,随着西布曲明在欧洲的退市,奥利司他已成为在该地区内唯一可以用于减肥的药物。
而在我国,2009年1月,由于会引发心脏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芬氟拉明片及其原料药。2010年10月30日,SFDA发出通知,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一通知终结了以“曲美”为代表的西布曲明系列减肥药在中国长达10年的销售历史。有数据表明,西布曲明类产品在2008年已经占到国内减肥药市场份额的23%。在西布曲明退市后,有人认为在后西布曲明时代,奥利司他或成最大赢家。但是如今回头再看,受到其他化学减肥药风波和本身不良反应的影响,奥利司他的销量不升反降。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