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分子诊断产品市场 未来扩容前景可期

2009年包括辅助技术、体内外诊断和分子影像在内的全球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就已达到90亿美元,据估计,这一市场到2014年将达到155亿美元的规模,到2019年则达到425亿美元。当然,新技术是促使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在今后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分子诊断市场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市场竞争者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据悉,开发分子诊断产品的公司数量已经从1995年的100家增加到2010年的500多家。不过,在分子诊断行业中人们较为熟知的企业仍寥寥无几,如罗氏、雅培、Gen-ProbeQiagenBD、西门子和Cepheid。几乎所有的新分子诊断产品开发者的领域都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给医生提供精细的诊断测试以帮助评估疾病风险和疗效。政府和私人医疗保险机构也开始认识到新的分子诊断的价值,从而同意为此支付费用。

DNA测序广泛应用

如今,DNA测序已经在药物开发和分子诊断中广泛应用,成为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DNA测序和分子诊断产品与个体化用药观念也密切相关。

基因药物是个体化用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将把医疗保健带入到个体患者基因组时代,从而帮助其选择最优化的处理措施(包括预防、诊断和治疗)。总之,不久的将来,个体基因测序将成为个体化用药的一部分。

2009年,全球的DNA测序包括试剂和测试仪器市场已经达到7亿美元,其中美国占到5亿美元。估计这一市场到2014年将达到9亿美元,2019年达到18亿美元。

虽然目前DNA测序费用昂贵,不过随着开发成本的下降,个人基因测序的费用很快将会降到1000美元以下。未来也可能会开发出小型的测序装置,增加个体化用药应用的方便性。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懈努力,未来5年或将有50000台小型测序装置上市,从而促进DNA测序的开展。

感染类产品成主流

用于感染类疾病治疗的分子诊断产品是体外诊断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临床诊断产品开发者都认识到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不过感染类疾病分子诊断市场已经确立,对于新的市场竞争者来说,几乎没有机会了。

在感染类疾病分子诊断产品市场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沙眼衣原体(CT)和奈瑟球菌(NG)检测占据主要份额。然而,感染类疾病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增长基本停滞,因为需求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甚至有下滑趋势。不过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的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

检测HPV更敏感

HPV是通过性传播的病毒,是临床上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元凶。99%的宫颈癌患者检测到了HPV。另外,研究还发现这种传染病毒可引发癌症。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筛查项目已经建立了几十年,50年前就引入巴氏试验排查宫颈癌。不过巴氏试验具有主观性,而且临床敏感性仅有约80%。另外,持续HPV感染导致细胞变形,难以用染色剂检测出来。而用分子诊断试剂直接对HPV进行检测非常客观,临床的敏感性可达到100%。因此,用于HPV检测排查宫颈癌的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容量较大,而且增长潜力较为可观。

新兴市场崛起

在新兴市场上,体外诊断产品增长迅速,而分子诊断产品增长较为缓慢。整体而言,临床分子诊断产品市场还是在发达国家地区较为成熟。一些工业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澳大利亚、以色列、巴西、中国和印度,将会具有竞争力较强的分子诊断企业。美国仍旧在体外诊断产品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尤为如此。欧洲的感染类疾病测试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活组织检查中的组织检验市场更是增长迅速。

2010年,美国和欧盟占分子诊断产品市场的79%。而感染疾病和癌症的分子诊断产品市场增长最为迅速,随着发达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的实施,分子诊断产品市场还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不过,新兴市场才是分子诊断产品未来增长的希望。到2015年,预计新兴市场国家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上海模式外企涌入 基药招标再引激辩

  基药统一定价需考虑合理利润 科学评定质量标

  国产仿制药出国要拼什么?

  儿童用药市场品种选择渠道窄 品牌集中外资掌

  上海医改小步慢跑 推行总额预付制

  医药营销:祭出“组合拳”的美好时光

  骨科植入业整合加速本土竞争力蓄势待发

  上海基药外企中标多 质量和价格拷问产业

  原料涨价猛 药企快速延伸产业链避险

  药材产需脱节价格无常 中医或遇无药窘境

“国八条”给医药物流业减负

做好处方药:概念纯化抢“第一”

冠心病药物临床试验欧洲抢先

中国医药市场第三终端的后美好时代

政策利好 生物医疗酝酿投资热潮

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

桑国卫:我国新药研发仍有优势

结构性缺陷 倒逼行业加快产业链调整

基药补偿机制滞后导致偏远地区被忽视

药企自建医院成风 产业延伸还是资产投资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