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产医疗设备破冰之困”——艰难的突围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持续关注国产医疗设备现状与发展。尽管我们也拥有能够走出国门的国产设备龙头企业,但不得不面对的普遍行业现状却是:大多数企业迫于口碑不佳,缺少国内市场份额,利润率被压得很低。

这是个恶性循环。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缺少核心技术导致产品利润低,所以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只能继续靠进口部件和模仿过日子。长此以往,国产医疗设备只能受制于人,改变进口设备垄断的局面自然就不可能。国产医疗设备企业面临的怪圈应该怎么破解?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能否让国产设备迎来春天?

在东软医疗CEO武少杰看来,与进口医疗设备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不同,国产医疗设备如今只能算是一棵小草,但小草也有草的独特、草的优势。

武少杰指出,国产的知识产权的CT方面,我们有很多的都是国内第一,比如说早期第一台CT,包括后面的双排、16排、64排,包括今年5月份发布的128排,这也是国内最高端的国产的品牌CT,都是东软率先在国内推出的。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跟这些进口品牌的是相当的,从某些软件功能方面还是有些优势的。

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口碑,打不出品牌,想拥有市场,自然难上加难。在进口设备已经垄断三甲医院的被动局面下,康达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寻找到的捷径是:在民营医院中开拓市场。总经理郭永梅说,在确保性能的前提下,他们有资本与进口设备打价格战。郭永梅表示,现在我们通过区级医院,民营医院,卫生医院都开始要上(我们的)系列产品了。产品性能、技术服务都没有问题。价格跟进口的比能优惠50%

国产医疗设备靠实力打破进口设备垄断,竞争让市场价格更加合理,医疗费用降下来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普通百姓。以心脏支架为例,如今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支架已经占到了国内7成的市场份额,自打乐普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以后,同类进口设备的价格被倒逼得下降了一半还多。副总经理魏占江说,目前国产的产品在临床医院的一线大概在单个的一个支架产品在800010000多一点左右,进口的要比国产的贵50%左右。在最初没有国产产品的时候,进口产品在最早单个一个产品要到34万块钱,整个手术下来可能要6万到7万用一个产品。现在由于国产产品的出现,这几年来,价格得到了一个大幅的一个下降,无论国家还是患者都从中受益。

尽管国产医疗设备实力相当、利好明显,但想突破进口设备已经形成的绝对优势垄断、尤其是扭转医院与市场的固有思维定式,谈何容易。而要补上与进口高端医疗设备相比欠缺知名度这个短板,国产设备这棵小草还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齐贵新介绍说,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实施了多项扶持政策,让更多的医院通过试用认可国产医疗设备,同时百姓得到实惠。

齐贵新表示,引导医疗机构配资使用国产大型的医疗设备,通过临床应用,增强医疗机构对国产大型设备的信任度;委托相关的协会,遴选符合临床需要质量优良的国产医疗设备,形成了优秀的国产医疗设备的品目,提升其知名度;协调安排中央资金支持福建和安徽两省,开展了县域段,国产医学影像中心的建设试点,探索县检查,省诊断的服务新模式,促进省级的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同时降低医院的成本和设备检查的价格,也确实让老百姓感受到推进国产设备发展的益处。

此外,各地也为配合推广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做出新的尝试,比如深圳就出台政策,如果同类型的国产设备已经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就不能再购买进口设备。事实证明,这样的措施实施起来,确实是一举多得。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副会长王斌介绍,迈瑞的彩超可以进到香港医学院,可以进到英国,可以进到全球很多地方,但深圳医院就进不了,都看不上。后来通过政策进去以后,反映非常好,这两年国产设备大量的进,打开了缺口。国产设备这几年确实比较争气,水平、质量、服务都提升起来,价格优势又得天独厚。我们国产医疗设备,实际上现在水平一点都不比国外差,事实上节省大量的政府财政支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TPP协议敲定 对生物制药行业的5大影响

  国家卫计委:医责险要100%覆盖三级医院

  微丸压片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我国首个创新药有望1年内在美上市!主角不是

  修正药业拟在香港IPO 募资117亿港币

  抗生素量价齐升 金城医药三季报增长55%-85%

  广药白云山整合强势品牌,搭建专业医药销售

  南方医院与泰国曼谷医院签约战略合作

  互联网药品交易牌照已颁460张

  北京三甲医院齐推自主APP预约挂号

环球医药牵手“互联网+” 全面推动中国人参

北京市加大中医药专利资助奖励力度

港媒:香港名药房山寨店四起 抗癌药私下随便

北京肿瘤医院成立首家造口病房

突围 “公立市场”:中国药企的青蒿素机会

北京儿童医院拟建遗传代谢病专科医院

莆田医院大佬抱团 要谋千亿互联网采购

卫计委:公立与社会医疗机构准入监管等标准

药学专家解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的争议

价值链上端被外企把控 中国沦为青蒿素原料供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