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王国强:中医药发展应从国家层面推进

国粹中医药在医疗界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中医药出口到国际市场如何实现标准化?如何解决中医从业者待遇低的问题?如何让百姓在基层享受中医治疗?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接受独家专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中医药推广,亮点在社区

记者: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工程2013年有没有新举措、新进展?

王国强:强基层、建机制,一直是医改非常重要的工作。2012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的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卫生部、人社部、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推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经在六个省启动,其他的省区市也准备在两会之后启动。

一年来,已经看见了很好的成效。现在,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是亮点。很多在社区里寻求医疗服务的人,患的都是慢性病、老年病和常见病。拿老年病患者来说,去三甲医院,要排很久的队,折腾一天,治疗效果也就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中医疗法,不用出远门,不用排队,随时能看病,很方便。

另外,夯实中医的群众基础很重要。中医就来自基层,要让它回归基层,回归民间,让更多基层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掌握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为老百姓服务,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探索。

标准化急不得

记者:中医药出口是不是未来的趋势?

王国强:现在国外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大,出口是必然趋势。这说明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但是也要思考,国内究竟有多少药材?好的药材都出口了,中国人用什么?因此,国家在这方面应该进行统筹协调,应该先国内后国外,要先保障中国人用药。

记者:中医药出口,标准化是个重要问题,您曾经提到关于中医药标准化的规划,现在进展如何?

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室已经在制定关于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关于我国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如何推动中医药标准化有一个详细的统筹。

中医药要走出去,就必须标准、规范,否则就很难被国际社会公认。标准化是很重要的工作。但在推动过程中,要处理好一个关系——要大力推动标准化进程,但也不能过分强调标准化而磨灭了中医的个性。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不能像西医一样,治感冒就是ABC,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用药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下,标准化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中医药并不是不能标准化。比如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传到现代的200多个经典药方,每个都是经过很长时间、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病症总结出来的,他认为哪些人的病症可以用这种药治,其实就是个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的路径比较长,工作量也很大。需要一个梳理、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南北方不同地域流派方法理论的过程。在标准化过程中,应该方向明确,步骤稳妥积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不能出现一个标准,政府定出来了,大家不承认。这样标准就没法用了,也没意义了。

应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中医药发展

记者: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一些中药产地和流通地,如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中药造假严重,药品价格波动幅度也很大,是否有相关管理措施?

王国强:中医药的造假和价格波动,确实是个问题。但这有体制上的原因,有时我们只是在积极配合药监局的工作,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药材价格的确难以摆脱牟利性,一些人一旦发现市场有需要,就想方设法哄抬价格,甚至造假。如何打击这些不法分子,需要认真思考。

2013年全国两会,我有个提案,呼吁把中医药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整体推进。中医药不仅是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也是科技创新资源,具有中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制药企业都在集中精力研究中药,可见中医药的生命力很强大。因此,中国应该保护好、开发好中医药,把中医药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整体推进是很有必要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山东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价格降三成

新基药目录独家品种降价待考 外企陷入两难境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相关政策问答

新药品规范六一实施 没有执业药师药店或被淘

新版基药目录出台 外企或继续放弃基药市场

新版基药目录出台 招标政策存疑待解

中医药法草案及早提请审议

发改委:全国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

争议药品集中招标:二次议价的博弈

李振江:积极推进新版GMP 推动医药业发展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