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法国卫生部于上月15日发布"一死多伤"的重大临床试验事故至今,事故的真相挖掘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着,社会一直在关注是何原因导致了这场死伤事故!
近日,法国方面又有新消息传来,"临床试验设计及安排不合理"以及涉事公司存在"潜在行贿的历史"被揭露出来。事故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临床试验应当得到怎样的重视?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
事件回顾
药物研发机构:葡萄牙制药企业BIAL。公司成立于1924年,其为葡萄牙最大的制药公司,总部位于葡萄牙,在西班牙设有制造安装中心,在意大利、莫桑比克,巴拿马等国设有研发中心,其营业额超过20%用于研发投入。主营方向为抗癫痫、帕金森药物,未来的研究领域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以及免疫方面,EFPIA成员之一。
临床试验机构:法国Biotrial实验室,法国四家专门从事I期临床试验的实验室中最大的一家。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独立的、私人拥有的合同研究组织,药物评价和药理学研究是其主营业务。其业务还包括临床前试验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研究、肿瘤学、数据管理、生物统计、心电图及影像核心等。
事故过程:原计划将有128名年龄在18至55岁的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参与试验,目前已有90人服用了药物,其中6名志愿者(均为28岁至49岁健康状况良好的男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人被诊断为脑死亡,另有3~4名志愿者可能已遭受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医学界目前没有可以逆转这种药物作用的方法,市场上没有其他同类药物销售,试验已于1月11日暂停。
最新消息:作为法国国家药物安全机构的国家医药保健品安全署(ANSM)于1月27日发布的新信息表明高剂量组的所有病人在1月6日的周三同一时间开始服用这一剂量(每天50mg)的药物。公布的文件指出在之前任何一次临床试验中,并没有不良反应报告给ANSM。第一个病人开始表现出神经症状,这一症状起初曾被认为是中风。当天晚上,这名病人就住院了。次日,剩下的7名病人在早上服用了他们的第六剂50mg的药物。然而在医院里,那名住院的病人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后死亡。
"试验设计及安排不合理"是事故的导火索吗?
由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事故源于"试验设计及安排不合理"的可能性极大。
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类用药委员会于2007年制定的临床试验指导意见中建议"在I期临床试验中,逐步增加用药剂量之前应在参与者之间留下足够的时间空隙以便降低风险"。而通过给出的信息不难发现,在第一名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临床试验机构并未及时终止试验,从而酿成了此次事故。
之所以增加剂量进行试验,目的是考查Ⅰ期临床试验所重点考查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首剂量过高,导致毒性立刻显现,提前终止候选化合物试验;剂量起点太低,增加试验不必要的实验组数和观察测试量,浪费资源。
但临床试验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确保试验风险最小原则",由于受试者在Ⅰ期临床试验中不能获得治疗作用,因此受试者遭受伤害的风险必须控制到最小,研究者应精心组织,认真对待每一项试验研究。
"利益驱使"是罪魁祸首吗?
这次临床试验是通过了法国卫生部的批准从而开展的,理论上说,临床试验机构在递交给法国卫生部的文件中的试验设计部分应该是合格的。之所以导致事故的发生,应该是在开展临床试验过程后的试验安排所导致的。既然发生了严重不良反应,为何还"一意孤行"?"任性"的将试验进行到底呢?
事故当事人之一的法国Biotrial实验室,作为法国四大临床实验室之一,其业务能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在客观技术条件过硬的基础上发生此次事故,我们不得不怀疑是什么"动力"促使其"不顾一切"的"赶时间"。
首先,作为临床试验机构,须在规定的合同期内将试验完成,相信法国Biotrial实验室是有这个实力的。但作为研发机构,其往往不满足于合同如期完成,因为试验尽快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这对一个品种的后期发展以及公司当前的股票至关重要。一旦临床试验工作开始进行,双方会不停的沟通、交流,这其中,临床机构往往会得到研发机构的催促和暗示。因一名受试者的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进行观察,会导致其当前股票的波动、后期药品审评部门的怀疑以及未来市场潜在的不认可,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封锁消息往往成为了第一选择(当然了,该公司应该是没想到会造成如此大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