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通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纲领性文件《“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再次给生物产业的发展定调。
在七大产业中,生物产业排名第三。而在新兴行业发展目标上,生物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明确提出规模年均增长要保持在20%以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及国内环境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规划》则对生物产业“十二五”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国家政策的激励会进一步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1.6%。业内专家表示,“十二五”时期生物产业保持20%的增速没什么问题,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做强。
政府护航:专项配套政策激励
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预计达到4万亿元。而据查阅,“十一五”末我国生物产业产值仅为1.6万亿元。这就意味着,生物产业领域“十二五”期间将有2.4亿元的市场空间。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政策的激励。尽管近些年来,一系列有关生物产业的官方文件频出,但业内人士指出的是,这些文件多半是统领性的文件,缺乏相关配套的优惠扶持政策。
这一呼吁正在得到官方的回应。据悉,相对于此前的“十一五”规划,在发改委酝酿许久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除了对原有的扶持专项加以延续和拓展外,新规划加强了对于创新类疫苗、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类制药领域的扶持力度。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上述领域未来将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府扶持基金和技术支持。
此外,科技部正在结合生物种业、生物基材料等14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了征求意见稿。
把悉,下一步各级政府有望重点推动落实这些优惠政策,并将在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方面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专利:攻关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迅速并初具规模,但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政策处处长邱宏伟担忧的是,近年在国际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生物技术产品中,没有我国的产品。
根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4万亿元产值中,生物医药部分将达3.6万亿元。现实是,在生物医药产业,药物研发投入偏低、新药畸少是切肤之痛。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创制的获得全世界承认的新药,迄今还只有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种。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生物医药研发大多数属于仿制药,平均新药开发的费用仅占销售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