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中国首富将可能诞生在医药行业?
创新药丰厚的回报,让众多药企纷纷巨资投入其中,趋之若鹜。近日,德国药企默克雪兰诺宣布,将和百济神州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合作开发BeiGene-290,如果成功,百济神州最高可获1.7亿欧元(约合14.8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而此前的5月31日,默克雪兰诺还宣布和百济神州共同开发另一种药物,虽然双方没有公布具体金额,但有消息透露,百济神州最高可获2.33亿美元(约合14.20亿元)收益。
百济神州并非第一家获得研发合作大单的中国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从2009年开始,就分别和阿斯利康、强生、雀巢、礼来等签订了研发合作协议。不过秉承李嘉诚的一贯低调作风,和黄医药在金额上常常秘而不宣。
业内人士认为,以百济神州、和黄医药、贝达药业、豪森医药等引领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正在给中国制药行业带来巨变,在这一轮资本浪潮的席卷之下,伴随着一些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崛起,将可能颠覆国内制药业的现有格局。
创新药诱惑
2013年美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3200亿美元,新药销售额占据药品销售额的80%。
就此次默克雪兰诺和百济神州的药品协议而言,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最先对百济神州表露出兴趣的并非默克雪兰诺,而是世界500强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公司。
“但阿斯利康审批程序时间过长,不像家族企业默克雪兰诺动作灵活。”这位人士说,世界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虽然错失良机,但是接手者也非等闲之辈。
德国默克集团是德国举足轻重的医药、化工集团,2012年销售额112亿欧元,而默克家族保留着公司70%控股权。该集团供应世界60%的液晶材料,但是旗下生物医药公司——默克雪兰诺才是其最大的分支。
曾任职世界第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中国区主席、今年刚刚空降默克雪兰诺的中国总经理安高博解释,在决定投资中国药品研发公司上,掌控默克集团话语权的默克家族反应迅速且眼光长远:“虽然谈判从我来以前就开始了,但是能够让我来做这个决定是吸引我加入默克的原因之一。”
一个颇让业界吃惊的地方是百济神州公司,为何一个成立刚3年的研发公司会以这么快的速度推出这么多创新化合物?通常来说,很多同行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此,百济神州新药研发和药政事务副总裁龚兆龙表示,“我们豪不吝惜研发费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有价值的化合物,并尽快地推进临床试验。”
成立三年来,百济神州已经耗掉了高达数亿元资金,而默克雪兰诺的投入至少可以保证这间公司以同样神奇的速度再干几年。空前压力下节奏也在加快,龚兆龙进入公司不过半年,他已经将BeiGene-283(默克雪兰诺投资的第一个药物)在澳大利亚推进到一期临床,在中国也即将迈入临床,而一般来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多时间。
烧钱背后自然也有着巨大利益诱惑。创新药物在世界医药工业中占据着无可匹敌的地位,根据IMS的预测,2013年美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3200亿美元,在这一市场,新药处方虽然只占整个处方总量的20%,但是新药销售额却占据药品销售额的80%,由此,大型制药公司通过销售新药获取的利润惊人。
“中国药企要想走向世界,不研发出一个全球创新性药品是根本不行的。”龚兆龙表示。而中国的新药研发一直以来却可以用悲凉来形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被世界制药界认可的创新性药物只有青蒿素一个,除此以外其他药物很少被国外制药界提及。
而和黄医药是药品研发领域一个更为低调的强大竞争者。借助李嘉诚的雄厚资金,和黄医药在2011年12月一鸣惊人。当时阿斯利康宣布和和黄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开发沃利替尼(Volitinib, HMPL-504),为此,阿斯利康向和黄医药支付2000万美元首付款项,如果开发顺利,和黄医药将可能获得高达1.2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