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丁醇庞大需求推动产能扩张

丁醇为一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有机化工产品,在有机合成中作用很大。它还是油脂、药物、香料等的萃取剂,也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在精细化工、医药、石油化工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目前全世界丁醇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400万吨,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开工率为80%左右。现在全球市场丁醇的生产集中度较高,前10大生产企业合计生产能力占了全球总产能的80%左右。其中德国巴斯夫公司为全球最大的丁醇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6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8%左右。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是第二大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为5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5%左右。其它产能较大的企业还有塞拉尼斯公司、日本协和化学公司、日本三菱化学公司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丁醇生产国,其次是欧洲、日本。

需求续增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丁醇,当时所采用的工艺为粮食发酵法,产量很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丁醇的产能和产量开始快速增长。1982年,吉化公司化肥厂从德国巴斯夫公司引进了高压羰基合成法生产工艺及设备,建设了年产7万吨的丁醇及辛醇生产线,后来该公司又陆续扩产,使丁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大庆石化公司和山东齐鲁石化公司也从英国Davy公司引进了液相低压羰基铑合成法的工艺和设备,先后建成丁醇生产线。北京化工四厂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引进了液相低压循环合成法的工艺和设备,建成丁醇及辛醇生产线。

现在我国共有丁醇生产企业20多家,总产能已达到50多万吨,生产工艺主要是采用羰基合成法和发酵法,其中羰基合成法工艺占绝大部分,为80%左右。在几十家生产企业中,规模达5万吨以上的有5家,吉林石化公司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丁醇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有: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年生产能力10万吨)、齐鲁石化公司(年生产能力8.5万吨)、山东利华益多维化工公司(年生产能力8.5万吨)、天津碱厂(年生产能力8.5万吨)。多年来,我国丁醇产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丁醇产量为8万吨,到90年代末,已达到12万吨。进入21世纪以来,产量增长更快。全国总产量2001年为17万吨,2003年为20万吨,2005年为29万吨,2007年为37万吨,2010年为40万吨。

虽然我国丁醇的产量在逐年稳步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对丁醇的需求增长更为强劲。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市场对丁醇的需求量为20万吨,到20世纪初,需求量已增长到35万吨。2001年达40万吨;2003年达50万吨;2005年,达53万吨;2007年达66万吨;2010年更达到了92万吨。

产能扩大  

由于我国市场对丁醇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国内生产又满足不了需求,多年来,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而且进口量逐年上升。我国从国外进口的丁醇,2000年为16万吨;2005年为24万吨;2007年为29万吨;2011年达到了49万吨。

我国丁醇主要的进口地为东亚、东南亚、北美、欧洲等。2011年,我国进口的丁醇主要来源地分别为:中国台湾、俄罗斯联邦、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南非和法国。这些地区的进口总量为48.8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9.5%。其中,从我国台湾省的进口量排名第一,达到14.6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9.8%。其次是俄罗斯联邦,进口量为10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0.4%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市场丁醇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且生产丁醇产品的利润较为丰厚,近几年,我国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上马丁醇项目,拟建和在建装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集中地出现,如20108月,山东利华益多维化工公司年产8.5万吨丁醇生产装置建成投产;2011年初,天津碱厂年生产能力8.5万吨的生产线顺利开工。

预计在未来12年中,我国丁醇产业将迎来迅速扩张的集中发展期,到2013年底,我国丁醇将新增生产能力65万吨,届时全国丁醇的总产能将达到120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抗生素市场大幅跳水 莫西沙星逆境生长

  新型骨关节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器械市场繁荣 药企“下海”须知水深浅

  抗癌药降价引产业变局 药企遭遇价格烦恼

  外资精耕国内基础医疗市场

  乙二醇产不足需将延至2015年

  保健品“套号”产品充斥市场 乱象亟待根治

  神经精神系统领域四大类药物市场正稳步扩增

  OTC的罪与罚

  中药种质产业化繁育挽救GAP断链危机

全球生猪短缺或影响肝素供应

抗结核药:整体放量 一线药物再迎沸点

“抗结核”警报拉响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高速发展 增速超过18%

中国医疗改革促第三方医检进入快速成长期

与外资巨头过招 小支架撬开医疗器械大市场

同仁堂福胶夹击东阿阿胶争夺中高端市场

医疗器械产业形成“资本引力场”

心脑血管中成药“特异性”营销上位

他汀类药物含致病风险 新心血管病药物获益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