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涉嫌商业贿赂药企黑名单未能公布 变数犹存

业内盛传的“涉嫌商业贿赂企业黑名单”,终于没能在1024日公布。

1010日,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公开表示,近期卫计委将“联合有关部门推出服务百姓三大专项行动”,其中第一项打击非法行医和第二项大型义诊已经启动。而第三项行动“反商业贿赂、树行业新风”将于近期启动。

结合此前卫计委在葛兰素史克事件中的表态,即“对司法机关认定的行贿企业和个人,将记入医药购销领域黑名单”的说法,市场开始传言称,卫计委将于本周启动第三项专项行动,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宣布一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

然而获得的信息显示,卫计委1025日将召开内部的党组生活会,届时监察司等部门将提交“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的具体方案。按照卫计委的决策流程,上了党组会讨论通过的,才会形成决议下发或执行。

因此在此之前公布所谓“黑名单”并不现实,而且黑名单是否会出现在专项行动的方案之中,也存在变数。更有接近卫计委的人士称,目前没有名单一说。

不过,市场的焦虑情绪已经产生,对医药行业四季度和2013年的整体业绩预期普遍看淡。一位上市公司董秘介绍:“2013年西药类的企业业绩表现都会受到影响,相对而言中药企业还算稳健一些。”

艰难的反贿赂

葛兰素史克涉嫌商业贿赂事件的余波远未过去,卫计委的专项行动又使市场的目光聚焦到制药企业销售行为上来。

1020日开始,投资界就开始传递一个消息,1024日卫计委将公布第一批列入反商业贿赂“黑名单”的企业,甚至有说法是已确定的名单中,涉及五家外资制药企业和几家国内企业。

对于这样一个言之凿凿的信息,各家制药企业却表示并未听说。上述药企董秘表示:“卫生部门在各地药品招标中会有黑名单的政策,执行已有很多年。卫计委的这次行动,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黑名单的扩大版。”

仔细查阅卫计委历年来的工作文件不难发现,从上一轮医改开始的2003年,“反商业贿赂”就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卫计委的工作计划中。尤其是2006年,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双规之后,卫计委掀起了一轮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风暴。中纪委甚至将2006年作为重点治理年,同步推进医药卫生和建筑部门的商业贿赂治理工作。

但近10年来,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几乎成为制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需手段。商业贿赂的手法也日趋多样化,从过去单纯的带金销售逐步向更隐蔽的方式转变,借学术推广等名义行贿赂之实、通过第三方机构行贿等。

有药企人士私底下表示:“目前国内的医药销售格局就是这样。你不做,等于拱手让出市场。”

卫计委2007年公布的《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最终也流于形式。原本希望达到遏制商业贿赂行为的“黑名单”,最终变为只记载司法部门认定的商业贿赂案例。

而依靠卫生系统的自查自纠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的自觉自律,反商业贿赂工作也很难开展。2011年,河南全省共查处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各种乱收费涉及人员64人,金额47.77万元。2012年,黑龙江省共查处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收费行为20人次,涉及金额48.97万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几乎覆盖全行业而未被有效查出的商业贿赂事件。

喜忧参半的2013

打击商业贿赂,势必将影响制药企业的销售业绩,但市场反应并非如想象中的不堪。

1024日,某法资药企负责人表示:“葛兰素史克事件后,公司对医药代表的销售行为进行了集中再评估。推广力度也有所减弱。”但是据一线医药代表透露的信息,该药企的产品销售不但没有因为取消推广而下滑,反而较此前有所上升。

这使部分医药代表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工作价值:如果不需要靠拜访、开学术会议、组织旅游等,产品也能卖得很好,那医药代表还是否应该存在,的确值得探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仿药类边缘产品的监管亟需规范

并购规模居首 医疗健康成风投避风港

异地就医即时报销 利益博弈仍是阻力

药品临床试验数据将受“第三方稽查”

潜规则通行 中药材全产业链须整肃

公立民营同地位 民营医院概念引爆医药市场

健康服务业:谁来分享这场8万亿的盛宴?

复星医药转让化合物专利 神秘的SELLAS注册资

多元办医有望形成 企业能否分到羹得靠实力

传统医药股承压 基金转战医疗服务业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