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今年底所有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虽然上周国家药监总局再次发文,将药店配备执业药师的期限放宽到2020年,但仍强调新建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不过,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已具备执业药师的药店,却常常不见执业药师的身影,空留一张《执业药师注册证》于墙上,并未发挥“审核处方再拿药”、“对病患者选购非处方药提供用药指导或提出寻求医师治疗的建议”等职责。“形同虚设”的执业药师面临着注册率高而在岗率低的尴尬局面,挂靠租证、身兼数职的情况非常普遍。
调查
只挂牌不上班 执业药师普遍缺岗
近日降温,不少市民患上感冒。王女士在国大药房(定福庄店)购买感冒退烧药的时候,不确定自己正在服用的“白加黑”,是否能与将要购买的退烧药“扑热息痛”同时使用,药店工作人员含糊其辞地说“应该没问题的”。当王女士询问执业药师是否在店的时候,药店工作人员称自己也是药师,跟执业药师一样的,执业药师“今天不上班”。
记者在药店门口观察发现,多数市民进店购买药品时间都在3分钟左右,往往是药店店员推荐药品后,消费者直接交钱拿药离开。采访中市民表示,“听说过执业药师,但具体做什么也不太清楚。”而在买药过程中主动向执业药师咨询的更是少数。
目前北京多数零售药店企业均配备有至少一名执业药师。记者走访了朝阳区的国大药房、福瑞宏达大药房,海淀区的德威治大药房以及东城区的恒泰力源大药房等十多家药店发现,王女士遇到的情况并非偶然,常驻店内的是高悬于墙上的“执业药师注册证”,而执业药师却往往“真人不露相”。
在位于呼家楼附近的养生堂药店,记者看到了墙上挂有“执业药师注册证”,于是询问是否能向执业药师咨询拿药,店员称“执业药师今天没上班。”在十里堡附近的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面对记者“执业药师什么时间来上班的问题”,药店工作人员说:“你要问药就去医院找大夫吧,我们执业药师今天没来。”
在国大药房(定福庄店),店员称“执业药师上一天班休一天,今天休班。”而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该药房,仍未见到执业药师。德威治大药房(花园桥店)的执业药师则是“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不确定。”
处方药随便卖 药师签字形同虚设
由于处方药的风险较高,国家设置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零售药店出售处方药时必须由执业药师签字确认。2007年起实施的《药品流通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此外,《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也指出,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同时,执业药师或药师必须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
然而在国大药房,店员在没有处方单的情况下,主动向记者推荐了处方消炎药。进店后,记者表示需要购买消炎药。店员在推荐了两款非处方消炎药后,来到“处方药”的柜台前,拿出两款处方消炎药,让记者自己挑选。而此过程中,记者并未出示任何处方单,且询问后得知,该店的执业药师“今天休班”。店员表示,“这不是强制处方药,可以拿的。”
随后记者表示自己肠胃不好,降火药里最好不要有牛黄成分。该店员犹豫了片刻,拿出几盒药对比了之后说,“不含牛黄……那太少了,是药三分毒,对你的胃都不好。”最后,该店员也未能推荐一款不含牛黄的降火药。
药师供不应求 药店鼓励员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