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女性避孕药使用最广 毓婷统领口服避孕药市场(一)

 

用药物避孕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所用的药物有女性避孕药,中断妊娠药(流产的),男用节育药和外用杀精子药等。在世界各国使用最多的是女性避孕药,用药人数估计有2亿(来自WHO统计数据)。由此可见药物在控制生育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于50年代开始研制计划生育用药,60年代以来,避孕药生产发展较快,现在已是品种齐全,并能自给自足。目前中国在计划生育用药方面的研制工作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各品种中女性避孕药使用最广
1.女性避孕药
现有的女性避孕药都属于甾体激素类药物,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的复方,或是只含孕激素的单方。它通过三种作用原理来达到避孕的目的:一是抗排卵,避孕药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作用,影响下丘脑,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抑制排卵过程,并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二是抗着床,可使子宫内膜于月经周期后半期呈退行性变,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这主要是由于孕激素成分在起作用;三是改变宫颈粘液的性状,可使宫颈粘液变稠,而不利于精子穿透上行,这也是由于孕激素成分的作用。
按作用和剂型特点可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片、紧急避孕药片、长效口服避孕药片、长效针剂、长效缓释等避孕药。
短效口服避孕药
短效避孕药是一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药物,国内常用的有复方炔诺酮(口服避孕片1号)、复方甲地孕酮(口服避孕片2号)及复方18-甲基炔诺酮。这类药物的区别是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含量及配伍不同,但效果一样。均需每日1片,连续服用20~22天为1个周期。
短效避孕药都具有相似的副作用,其中恶心反应可能2号大于1号,出血反应可能1号大于2号,复方18甲反应较小。
紧急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是在无保护性生活后,或觉察到避孕措施失败(避孕套破裂、滑落、漏服避孕药等)后采用的一种“紧急避孕”措施,以起到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万例次的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其中,不安全流产约有2000万例次,导致成千上万次的妇女死亡和伤残。应该说紧急避孕药物的出现在解决以上问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紧急避孕药国内常用的主要有 “毓婷”(单含孕激素紧急避孕片)和米非司酮片(低剂量米非司酮是国家药监局在21世纪初批准用于紧急避孕的新药)。这种简便可靠的避孕药,既可克服采用短效避孕药容易漏服或使用长效避孕药因剂量大而副反应多等缺点,又可作为药具避孕失败的有效应急补救措施。避孕效果确切,副反应小,耐受性佳。
长效口服避孕药
我国使用的长效避孕药以长效炔雌醚为主,配伍不同的孕激素,每月服用一次即可达到避孕目的。常用的长效避孕药为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复方氯地孕酮和复方16-次甲基氯地孕酮。
和短效避孕药相比,它虽然更方便,但每一片的激素含量很高,因此也有不少让人头疼的副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肠胃反应强烈,所以经常需要配合抗副反应片。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的避孕方法。
长效避孕针
长效避孕针剂是以孕激素为主,配伍少量雌激素。一般肌肉注射一次可避孕1个月以上。我国常用针剂有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又称避孕针1号)、庚炔诺酮避孕针1号和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等。
副作用方面,主要是引起月经紊乱,表现为经期延长。还有类早孕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避孕药缓释系统
缓释避孕药是将甾体激素与某些具备缓慢释放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医用硅橡胶、聚乙烯及制备微囊的包衣材料等)配制而成。
我国临床应用的缓释系统避孕药主要有皮下埋植剂、阴道避孕药环、18甲宫颈内节育器等。缓释系统避孕药用法简便,剂量低而稳定,不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不影响糖与脂质代谢,提高了长效避孕制剂应用的安全性,是避孕药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现用剂型有可能引起月经紊乱等副作用。
2.中断妊娠药
中断早期妊娠是避孕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虽然中止早期妊娠使用流产手术具有安全、快速和有效的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流产手术是有困难的,甚至不适用。遇到这些特殊情况,用药物流产,则更为安全合理。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艾滋病疗法或惠及癌症领域

  抗生素面临史上最严监管 管制售三方博弈

  新规剑指抗生素滥用 头孢类原料量价齐跌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

  多肽类抗感染药物研发有望“接力”

  药企布局中药饮片 标准不一成瓶颈

  2011年上半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形势分析与展

  抗菌药物新规9月实施 头孢类药企剩者为王

  国际需求放量 沙坦类出口井喷

  减肥药市场:监管氛围紧张

女性避孕药使用最广 毓婷统领口服避孕药市场

华法林替代品面世 中风市场掀波

欧盟“指令”生效 中成药出口立降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前景可观

行业整体毛利率下滑 药企面临原材料瓶颈

应对最严限用令 抗生素老大低价抢标赌统一定

潜在市场超10亿元 内外资药企争替诺福韦专利

绝大部分药品供过于求 鱼精蛋白短缺属个例

临床豁免权将助推二类医械开发

后续力量强劲 血凝酶制剂稳步向前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