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提高诊疗效率的需求,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日益被医院管理者所重视。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网络,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方式,但药房信息化在改革进程中明显落后。自2009年起一些大型医院开始陆续探索药房自动化,虽然这一新兴事物在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药房自动化飞速发展的十年。
药房信息化市场容量过千亿零差率或制约行业发展
2013年4月11日,药房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北京华康诚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药房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合作。北京华康诚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贵林在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国内医院的数量已达30000家,但实施药房自动化的只有不到200家,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市场容量可能达到1200亿元。
目前中国医改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强调提升服务效率,药房信息化是医疗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北京妇产医院药剂科主任冯欣对药房信息化进程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北京目前有5家医院已经开展了药品零差率改革,医院不再从药品中获得利润,这种情况下部分医院对药房的投入有可能无法保证。”药品零差率是指药品进入医院时多少钱,卖给患者就是多少钱,医院不能加价,这种情况下,医院对药品的保存管理等环节产生的费用将不能通过药品利润得到补偿。而自动化药房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福成主任介绍说,通常一台国产的快速出药系统报价是二三百万元左右,一个3000张床位的医院大约需要两台,加上配套设备,那么整套的门诊药房自动化系统,每套报价就要五六百万元左右。在中国,人工成本相对低廉,全面零差率后医院管理者的成本顾虑有可能增加。
但华康总经理刘贵林认为,药房的现代化改革是医院发展的大趋势,对于医院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减少用药事故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将明显提高药房的效率,科学地管理将为医院节约人力、药品资源等成本。张福成主任也认为医院从过去的对药房不重视,不愿在药学上多投入,慢慢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认识到药房和药师的重要性。
药房自动化将提高用药安全性和药品管理效率
目前浙江省人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大型医院已经实施了药房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药学部主任张福成表示,引进自动化系统后最大的改变是效率和安全的提高。
中国的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各环节排队现象都非常严重,而药房是医院服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低效率更容易引起医患矛盾。药房自动化以后,患者交费结束时药品已经自动摆放完毕,药师不用再耗费时间找药、配药,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待的时间。此外,传统的药房工作中,如药品的分发、盘点等工作都是由大量的药师手动完成,临床药师变成了干“苦力活儿”的角色,不能把时间花在临床药学上。药房自动化可以把药师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干更多有价值的“技术活儿”。
在安全性方面,药房自动化的意义则更为重要。张福成主任介绍说,传统的人工配药方式下,药师容易忙中出错,导致患者吃错药。自动化操作以后,通过扫描患者的药方单或就医卡领取药品,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发错药的现象。在住院药品发放上,以往需要人工拆开药品包装,手动配好患者的每次用量,既容易出错,又可能产生药品暴露的卫生安全问题。自动化操作不仅有利于降低出错几率,而且配药过程在机器中完成,减少了药品污染的风险。另外,自动化系统也将有利于杜绝发放过期药,以及提高合理用药,减少药品资源浪费等问题。
冯欣主任介绍北京妇产医院的经验时还提出,自动配发的药嘱单也对用药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北京妇产医院针对患者的用药特点,与华康公司定制了更为个性化的药嘱单系统。因为孕产妇的用药注意事项较多,即便设置了专门的用药咨询室,但药师依然很难为每一个患者详尽介绍每种药的用法、用量、保存方式、不良反应等各种信息,有针对性的药嘱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