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总结完善三明医改的做法和经验,在安徽、福建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推广,还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动两票制。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消息一出,立马刺激了整个医药行业的神经,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意在治理药品流通领域的票据混乱和价格封闭。
价格从10元变69.8元
水面下的层层分包销售模式
在福建省三明市,记者见到一份上海市某医药公司的药品销售代理合同,作为某知名上市制药企业生产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的高级代理商,这家公司正就该产品在福建省的独家代理权进行招商。
在这份乙方空缺、上海某医药公司(甲方)签约日期为2015年11月13日的代理合同中,该公司就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向福建省独家代理商开出的底价是10元/盒,约定的零售价为69.8元/盒。2015年12月31日,福建省医疗机构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入围目录公布,上述代理合同中的标的产品正是目录中的入围产品,入围价也正是69.8元/盒。
这份代理合同中,“市场管理及产品推广”的相关条款写明,乙方必须严格执行甲方指定的价格体系,如个别区域因特殊原因低于此价格销售,乙方必须提前向甲方申报,并提供与其他代理商签订的协议供甲方存档;除此以外,发现乙方有低价销售的,甲方将取消乙方该产品的独家代理资格;乙方不得在代理区域以外进行销售,如有串货行为,甲方将对乙方进行罚款。
三明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某医药公司应是该产品的全国总代理,但这个产品的代理销售链条可能远不止于眼前的这份省级合同,往下还会有市级代理商、县级代理商甚至某家医院的代理商,直至实际落地的地面推销人员,“甚至代理商说不定就是人脉关系丰富的自然人,是挂靠在企业名下的‘药虫’”。
这位负责人认为,正是这种网格化、垄断式层层分包的代理销售模式,才导致这一药品从底价到零售价上涨了近7倍。更让人忧心的是,采取这种模式销售的药品,粗略估计也占到了市场上所有在售药品品种的80%以上。
出厂价、分包价都是谜
“过票”将超60%的灰色价格洗白
一名供职于国有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告诉记者,这一品牌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采取的底价招商代理模式,同样也是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最为常见的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只有零售价(省级采购价)是公开透明的,生产企业给代理商的出厂价、上级代理商与下级代理商之间的分包价,外界都很难知晓。在此模式中,通过代理商层层分包和过票公司开票,将药品价格推至“合法”的高位,资金和票据的链条看似很长,但药品并不会真的跟着这个链条天南海北地走一圈,往往是从生产企业直接发货到配送企业,再由配送企业送至医疗机构。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代理商本身就从事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过票业务,另外还有很多打着科技、咨询名号的医药公司专门从事过票业务,这些公司往往只是一个空壳,根本没有什么仓库,通过过票干着空手套现的勾当。
由于监管缺失,这些过票公司往往会在入库出库的账目上做手脚,“1亿元的销售额做账可能只有1000万元”,推高药品价格的同时还大肆偷税漏税。这位人士说,广东普宁、河北唐山、江西赣州,这些都是过票公司聚集的地方,空手套现的同时还能给地方带来一定的税收。
这位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过票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复杂,有些本事大的过票公司,一次开票就能把药品价格推到市场需要的高位,层层过票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背后利益推手放出的烟幕弹,为的是把浑水搅得更浑。“药品出厂价格一般是中标价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