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POSEIDON试验结果显明,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心肌注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可能最终成为慢性缺血性心肌梗死(MI)的现成治疗手段。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首席研究员Joshua Hare博士告诉heartwire说:“我们对这一(试验)充满了乐观,同时我们认为对于明确细胞治疗可以而且应该用于缺血性心肌梗死的一些参数,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已经对使用这些细胞建立了一套重要的安全参数,尝试解决未满足的需求,”Hare 27日在美国心脏病协会2012年科学会议上报告了这一试验的结果,同时该研究成果也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上。
Hare解释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免疫豁免的,所以在从异基因治疗领域来考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型自然成为一种治疗的选择。”来自年轻健康供体的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与来自病人自体细胞做比较,这还是第一次。Hare指出,“使用供体捐赠细胞的好处在于可以事先准备细胞”。
保证安全和获益的征兆
POSEIDON研究共纳入31例病患,这些病人都有继发MI慢性缺血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研究对这些病人做了两次随机分配。病患平均射血分数约为28%,但他们当中最近发生MI平均时间是在10年前。病人第一次被随机给予3种剂量的MSC:2千万个、1亿个或2亿个。而后每一个剂量组再随机接受自体的或者异基因的MSC移植。
结果显示,在30天导管治疗后随访期间,自体和异体MSC组各有1例患者因心衰而住院。在随访1年时,异基因MSC组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而自体MSC组出现4例室性心律失常(p=0.10)。
重要的是,异基因MSC病人没有显现显著的同种异基因免疫反应,Hare强调道。他说:“而我们最担心的是,如果细胞不是免疫豁免的,那么病人体内将会针对这些细胞形成抗体。一旦发生,病人将排斥这些细胞,或者说即使他们不排斥这些细胞,如果他们想要做心脏移植或者任何器官移植,这些抗体还是会对病人造成一种障碍。研究中只有1例病人显示出免疫反应,但非常微弱。因此,大体上讲,对供体捐赠细胞耐受的那些人(效果)非常好。”
Hare说:“两组细胞之间的安全性一致,并且也接受了相对预设的标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
结合在一起来看,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自体和异基因MSC组患者平均6分钟步行时间有显著改善(p=0.009),但两组患者之间的改善无显著差异(p=0.87)。最大摄氧量也无显著变化。无论是自体MSC还是异基因MSC,早期强化缺陷(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梗塞面积)平均减少大约1/3,但LVEF无显著改善。
异基因MSC组病人显示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下降,而自体MSC组患者则未出现。即,收缩末期容积整体有所改善,但单独各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人心室重量增加,意味着心肌再生。
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早期强化缺陷的改善呈剂量—反应负相关,2千万个的细胞要比2亿个细胞移植量有明显好的效果。
在随后的一篇评论中,Drs Eduardo Marban和Konstantinos Malliaras(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Cedars-Sinai心脏研究所)写道:“POSEIDON的结果令人鼓舞,特别是异基因MSC注射是安全的,但是这一研究样本规模小,且为开放性试验设计,同时缺乏对照组,所以对于宣布其有效性应多一些警惕。”
评论者同意Hare的观点,认为异基因细胞提供的实践优势优于自体细胞。“异基因细胞非常具有吸引性”,因为病人可以避免细胞收集过程中的风险和不适。可以选择源组织,并最大限度地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后再转变为一种现成的“现成疗法”产品,他们解释道。
Hare的研究组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利用心脏干细胞MSC混合物的自体成心肌细胞逆转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