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65倍价差背后的逻辑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越完善,市场体系越健全,技术成果价值就越高。


 

复星医药(60019620131023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重庆复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复创)将以3.88亿欧元转让fotagliptin benzoate(苯甲酸复格列汀)及Pan-HER InhibitorsPan-HER受体抑制剂)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

23日,重庆复创与SELLAS Clinicals Holding AG(简称SELLAS )签署了相关知识产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转让协议,由重庆复创向SELLAS转让重庆复创及其全资子公司所拥有的对苯甲酸复格列汀及Pan-HER受体抑制剂在全球(中国除外)范围内相关知识产权及开发、商业化、销售和分销、再许可、对外许可和其他适用的权利、所有权和利益,转让价格为3.88亿欧元,转让款将依转让协议按各期临床试验及报批进展分期支付。同时,相关产品获得美国和/或欧洲批准后,重庆复创将有权获得苯甲酸复格列汀及Pan-HER受体抑制剂在相关区域的净销售额提成,并有权获得最终拥有苯甲酸复格列汀及Pan-HER受体抑制剂权利的SELLAS子公司3%的权益。

另一方的消息,信立泰(0022941024日公告: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甲方”)与重庆复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乙方”)于日前签署协议,将fotagliptin benzoate(苯甲酸复格列汀)在中国大陆地区内的独家开发和市场权利(包括所涉技术秘密、中国专利申请权和/或基于该申请获得的中国专利权及中国临床研究批件)转让给深圳信立泰,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500万元;同时,产品上市时起至专利权期满或失效期间,深圳信立泰每年将根据该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销售收入小于等于人民币30000万元时,提成比例为2%;销售收入大于人民币30000万元时,提成比例为1%)向重庆复创支付提成费用。

信立泰(002294)公告的苯甲酸复格列汀国内受让价格与其在欧洲1.94亿欧元的受让价格,相差65倍(按1欧元=8.3849人民币元折算),引起各界极大的关注。

各执一词的业界看法

价差为65倍,这样的公告可谓石破天惊。这也引出了一个缠绕医药界多年的命题:技术成果价值几何?中外神价差的逻辑在哪里?

“医药技术成果”宛如一头大象,大家标准不一、各执一词,我们对这头大象的认识就如盲人摸象。伴随着惊讶、困惑、质疑、羡慕嫉妒恨,研发方、受让方、资本方,各说各有理。

其实,对于医药技术成果这头大象,我们又何尝真的看清楚过呢?

研发方摸象——历史的朴素逻辑

买的没有卖的精。搞技术的深谙技术的价值,在卖技术之前会有个横向的价格比较。但技术成果从当年的几万元一跃到如今的78位数,65倍价差固然很好,不过是否有点夸张了?

旁观者清

计划经济时代,在八十年代甚至更早些时候,研发和生产只是不同的社会分工,没有独立核算的概念,技术成果都是由国家无偿且统一划拨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拨款从全额拨款到部分取消直至全部取消,这就促使技术成果拥有者(研发方)把成果以“协议价”卖给企业(受让方)。当然,当时的成交价在今天看起来是很低的。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其实,买卖双方的价格依据,就是是否能弥补原来国家减少的行政事业拨款或者略有盈余,没有真正依从价值规律来践行,问题的种子也从此埋下。

今天看来,当时所谓的“市场”价格与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市场价格,不是同一个概念。其更确切合理的解释可以称作“协议补贴价”,含有国家补贴的深深烙印(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补贴)。而现在的市场价格就是以当时的成交价参照而来,价格参照低估延续至今,价值低估从当时开始延续至今。由于参照体系本身就是贴水的,因此,从技术成果产生的本源看,其价格是远离技术价值本身的,没有真正反映其内在价值,即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技术成果低估根深蒂固的原因即在此。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药行业整合新样本:南药集团集权式改革

  部分无菌产能遭新版GMP淘汰待售

  我国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步伐应再加大

  生物医药业并购:40单总额44亿,医疗器械受

  CFDA:2013年共办理331件提案议案

  见“医”思迁 各路资本热衷医药行业并购

  低价中标后便宜基药玩失踪 招标应综合评议

  2013年我国医用敷料出口贸易分析

  多家药企动作频出 药房托管难破利益困局

  异化的药品招标怎成假药推手

新药研发:有所为,有所不为

曲折的竞速之路——2013年三季度医药工业经

仿制药重复申报趋改善

GSP认证“提挡”再造流通格局

医疗器械企业如何掘金大健康产业

【两会声音】医改基药“机要”

医疗器械或成2014年医药行业投资热点

“全”基因测序并不充分

健康服务业蓄势待发 第三方医检率先领跑

医药行业外包业务将持续增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