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疾病谱变化的大方向是医药投资的根本
对于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行业大趋势或者说行业大方向,这是我这几年行业研究工作下来最大的体会。用公司领导的话来说,刻画出时代背景,是研究的首要工作。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也不例外。
决定医药产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需求、政策、资本、创新等等,而其中又以需求最为根本。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够长青,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增加,活得更健康,成为人类日益突出的需求,从而对战胜病痛、延长寿命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简而言之,持续旺盛的需求是支撑医药行业长期走牛的最大逻辑。
而与旺盛的医药需求对应的,是人类的疾病谱及其变化。疾病谱,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疾病谱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及医疗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疾病谱引导着医药的研发投入方向,同时也给医药投资提供了明确的线索。沿着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才有望抓住医药行业的大势。
2、美国、日本、中国疾病谱的变化
在人类早期,抗生素未被发明以前,传染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历史上的几次黑死病的爆发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急性传染病仍高居死因的第二位,白喉、结核病、脑炎、肺炎等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仍是早亡的主要原因。
但近年,威胁人们生命的却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八成。
2014年,美国前十死亡原因包括心脏病、恶性肿瘤、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而且因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肾病等死亡的人数随着时间推移明显增加。
从日本的数据看,过去20年,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大幅下降,恶性肿瘤、糖尿病、脂蛋白代谢紊乱、痴呆、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稳步增加。
表1:美国居民前十大死亡原因:心脏、肿瘤、呼吸道超过意外伤害排前三

资料来源:美国CDC
表2:日本接受治疗的病人按病种分(千人):慢性病持续增加


资料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从我国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看,这一趋势也非常明显。传染病、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胃炎等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大幅下降,而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患病率急速增加。
表3:我国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感染性疾病下降,而慢性病上升


资料来源:国家卫计委
3、疾病谱变迁的原因
疾病谱的变迁,与医疗技术进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多数感染类疾病已被人类控制,曾经全球肆虐的天花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丙肝病毒有望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而被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在成熟国家也初步被遏制。
其次,不同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差异。年龄越大,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2003-2013年,我国居民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总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增加了1倍。再次,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对疾病谱有显著的影响。
比如,现代人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而运动不足导致肥胖,进而对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产生负面影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2型糖尿病甚至恶性肿瘤的风险都会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而稳步加大。
表4:我国居民不同年龄组的慢性病患病率(‰):慢病率随年龄快速增加

资料来源:国家卫计委
表5:我国居民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过去10年快速上升

资料来源:国家卫计委
图1:肥胖已经成为全球问题

4、全球医药巨头的形成及其资本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