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医改实践证明:只要党委书记负总责,抛弃部门行业利益,理顺创新领导体制机制,真抓真干真革命,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各级党委书记要牵头抓总
三明市医改之所以能够取得不菲成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市委成立了“市医改工作协调小组”和“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市委工作会议研究推进医改工作。市委书记邓本元、副书记、市长杜源生同志亲自上阵,从组织上、领导上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充分授权熟悉医药、医保、医疗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詹积富同志担任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涉及医药、医保、医疗等工作归口管理,交由詹积富同志一人分管。这是三明医改能够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据有关报道,福建省明确将医药、医保、医疗等涉及医改的主要工作交由副省长李红同志一人分管。还要求各设区市上半年完成政府工作分工调整,理顺医改领导工作体制,强化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安徽、江苏等地医改工作之所以推进力度较大,成效相对明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省委书记、省长同时担任省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自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22日,12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4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医改工作。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尽快主动站到前台,真正把医改这一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在手上、扛在肩头、装在心中、干在实处。
医改办行政级别要高于同级政府部门
医改涉及方方面面工作,是社会综合管理和创新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改办是代表政府领导医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的办事机构。既然如此,医改办和医改办主任这一角色的行政级别和职权理应高于同级政府的有关部门,最好由政府的负责人直接担任医改办主任,由党委政府直接授权,接受党委、政府“一把手”直接领导。凡是政府组成部门中涉及医改的工作,由医改办直接领导,其他政府部门是执行和配合的角色,给医改办创造一个超脱的工作环境。
截止目前,三明市出台的90多份医改文件,全部由该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签发。目前,各级政府的医改办,从上到下,大多放在了卫生计生(少数放在发展改革)部门,医改办主要领导与其他部门是相同行政级别,有一部分医改办主任由部门副职担任,很难去“协调”“沟通”。“协调”说好听是协商、商量、沟通,实际上就是“求人”,弱势部门和级别低的部门和领导的意见,最终是“被协调掉”的对象。
七年多的新一轮医改证明,医改是一场硬仗、恶仗,更是一场攻坚仗,没有一个高度权威的“司令部”来指挥各部门,这场战役就只能停留在“佯攻”状态!根本不可能彻底消除部门间相互扯皮带给“三医联动”的重重阻力和重大障碍。所以,各级党委政府要行动起来,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行动起来,尽快理顺党委政府医改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消除因部门职能利益交叉套在医改办身上“铁链子”。
“三医”联动关键是“三医”“合一”
“三医”联动喊了许多年。但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地方,要么是“联”而“不动”,要么是“动”而“不联”,真正能做到既“联”又“动”、既“动”又“联”的,天下“稀稀”!造成医改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国民健康成本的巨大浪费。实践证明,“三医”联动的首要问题是“三医”“合一”,将医药、医保、医疗划归党委政府的一个领导分管,划归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在大健康、大卫生前提下实现“三医”联动、健康中国,实现责、权、利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