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药材价格疯涨:个别企业存在原材料偷工减料

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魏震最近五年中,每年都会到河北安国等中药材市场实地考察。他们购买中药材回到学校,用于实验和研制新药。魏震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中药材价格整体一直在上涨过程中,但是每年并不是整体上涨,而是单味药价格在波动,有的中药材品种当年涨得多,比如今年连翘涨,而有的中药材当年跌得多,比如今年三七跌。

魏震和他的同学们到河北安国或者安徽亳州等大的药材市场,购买回来相对便宜的中药材,还能够控制药材质量、买到在北京药店买不到的稀缺药材。经过多年考察中药材市场,他得出一个结论,药材从药农到经销商,再卖到中医院,价格上涨比例约为2倍到4倍。

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近1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迅猛,从2004年的960亿,到2010年达到3000多亿,到2013年已经达到6000多亿的规模,中医的就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中医总诊疗数达8.1亿人次。

但是,在中医药产业发展同时,中药材价格也快速走高,吴以岭列举出了相关价格数据,药通网中药材大盘价格指数20072014年,价格指数由 2700点增长到6600点,增长两倍以上。按照公斤计算,常用的中药材如太子参从原来的200多元涨到500元左右,金银花从27元最涨到360元,近来维持在100元左右;板蓝根从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近期维持在10元左右。

价格飙升

魏震说,中药材价格上涨有很多因素,一方面作为农副产品,中药材产量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产量少、价格高;另一方面,价格还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比如物价、交通运输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上涨,药材价格也要因此受到影响。此外,也有中药商囤积药材的情形,比如太子参品种,就曾经被中间商炒作。如果遇到非典、甲流、流感等瘟疫原因,中药价格更会被推高,也就是多重因素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

魏震经常陪着老师出诊,他说,中医开药肯定会更多考虑疗效而不会考虑药材价格涨跌的因素,因为作为医生开出的方子如果没有治疗效果,影响的是医生乃至行业的声誉。所以中医都会从治病角度开方。如果赶上药方当中所列的中药品价格上涨,病人就会感到每副中药的价格不便宜。魏震和他的同学们还调查到,中药材的质量近年来受到化肥、农药超量使用的影响,中药的药效也受到了影响。现在药材亩产可能翻番,但是药效却远不如从前。开方时中医会考虑到这个因素,每次开方时,开出中药品种和药量可能都是有所增加的。有时一副药下锅熬制时,锅都放不下。目前中医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药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年轻中医入职之后,开始觉得自己水平高,但是就是看不好病,其实并不是这些年轻的中医开出的方子有问题,而是眼下中药材的药效和品质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必须了解到这些实际情况。

吴以岭说,尽管近两年大多数中药材价格有所降低,但相比以往,有70%-80%常用的中药材的价格上涨超过2倍。原来治疗感冒咳嗽一副药2-3元,现在则需要20-30元,甚至50元,治大病上百、甚至二三百元一副药。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已经不再。

“由于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中药企业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加上人工、设备更新等不断提高的成本,一些效高价低的产品面临减产和停产压力,个别企业甚至还可能在原材料方面偷工减料。”吴以岭说。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宣传负责人刘水清12日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中药材价格近年一直处于波动中。中药材是按照农副产品来管理的,收购价格根据市场调节的,本身的价格并不稳定,而制成的药品价格则受到国家药品限价、降价政策影响,所以企业在控制成本上难度很大。”

成都市德音中药材批发店店主李杰做药材生意的这两年,也是感觉中药材价格在逐步走高的过程中,而且有些品种上涨很快。近期是连翘品种涨得比较快,从每公斤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澳科利耳听证中国二十年

  给移动医疗搭建好国家平台

  创新驱动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廖新波:我们离科学的健康素养还有多远?

  GE医疗磁共振实施召回背后:系人为失误引发

  DNR 指令:别再救我,让我走

  【2015两会】王国强:中医服务价格与价值不

  【2015两会】刘忠军:医院应升级治安标准

  【2015两会】国产医疗器械何以难“上位”

  中药原料涨势迅猛 院士担忧企业可能偷工减料

总理谈到“互联网+” 移动医疗能破解看病难

双鹭药业重磅新药呼之欲出

ACC2015:心梗存活者患癌风险显著增加

陈彪:没有医生参与 不算移动医疗

远程医疗被指收费偏低:大多数还执行1999年

“互联网+”下看病能否又快又安全?

盘点:试剂耗材应如何科学管理

多点执业,何时才能真正“松绑”?

中医药出海 标准制定最当紧

中医药越来越被认可 但虚假宣传要严加打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