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或于2015年年初出台,这就意味着处方类药品可以在网上销售,有评论指出,这将直接促进医药电商的发展。由此,医药电商能否解决“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病以及备受诟病的医药利益链,成为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2014年,是医药电商(互联网售处方药)发展之年。
5月,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办法》),关于“网售处方药解禁”的讨论和争议不断。
8月,医药电商大佬齐聚海南博鳌,各代表畅所欲言、出谋献策,共商医药电商未来发展之路。
12月,国家食药总局一位官员透露,《办法》将于2015年初正式出台,将会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与此同时,医药电商平台七乐康取得了国内首张医药B2C物流牌照。
……
似乎,一直默默成长的医药电商,随着《办法》的出台进入了大家的视角。在此之前,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不足药品零售市场的1%,而占比国内药品整体销售额70-80%的处方药,却一直被传统医院掌握。
有评论指出,本次《办法》的出台,就像打开了一个紧锁很久的阀门,使得中国医药(600056,股吧)电商们感到春意盎然。众多互联网大佬一致认为,国内医药电商将撬动整个医药市场。
有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处方药的市场份额大概是8000亿元,而非处方药只有2000亿元。网售处方药的市场如果放开,意味着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将由2000亿扩展到万亿。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病由来已久,由此带来的药价虚高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对药品进行了30多次降价,但成效依然不大。《办法》的出台之所以被很多专家学者寄予厚望,是因为它有望通过技术倒逼改不动的医改。
由此,医药电商能否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担当起彻底斩断医药利益链的角色,成为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能否遏制“以药养医”?
家住广州市越秀区大的王女士最近有点恼火。老伴因为心力衰竭到某医院抢救,医生给开了一支200多元的强心针。王女士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医生,她对药品的疗效和价格非常敏感。“本来可以用两三元一针的西地兰,为什么只挑贵的用?”王女士感到非常困惑。为此,她找到了医生并与之理论。最后,她得到的回复是,西地兰在医院非常紧缺,厂家的货源跟不上,只能使用别的药物代替。
王女士告诉《小康》杂志记者,西地兰也是属于强心剂的一种,临床上很常用,虽然在治疗心力衰竭上有“毒毛K”、“米力农”等药物可以替代,但“毒毛K”的副作用较大,而“米力农”的价格高达两三百元。而且西地兰还可以治疗心颤等其它疾病,这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这药短缺,给重症病房中的病人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廉价药因价格过低、利润空间极小而被药企放弃生产。更有受访人向记者披露黑幕:部分高价新药实际上是由廉价药换了“马甲”包装的,有的医生为了完成业绩往往为患者开高价药,因为高价药加成多、回扣多。
多年来,药品加成收入一直是被认为是医院和医生重要的收入来源。药品销售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偏高直接形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为此,“医药分开”一度被列为新医改的核心工作之一。早在2009年,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两会”期间表示,公立医院将取消15%的药品加成,用药事费、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但是,由于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各地的推进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随后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一批医改政策,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新医改仍屡遭诟病。
而在当中,老百姓吐糟最多的便是“以药养医”的现象,一些医院依靠医生开药赚钱,导致老百姓经常吃“哑巴亏”,除了承受高药价外,也带来了“过度医疗”、“小病大治”、“大处方”、药品“降价死”等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