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事实上,在医药产业近几年发展中,并购已成行业主旋律,企业通过定增融资也加快了并购速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年来医药产业的并购类型之后,发现在不同时期,由于政策导向和企业盈利程度的变化,医药产业先后出现了三大细分行业的并购浪潮——抢占优质独家品种的中药并购潮、医疗服务并购潮和基因测序等新兴医疗并购潮。
与此同时,A股中涉足上述三个子行业并购的上市公司备受追捧,诞生了不少牛股。今年四季度,医药产业再融资再度井喷,机遇又将降临哪些行业和上市公司呢?
中药产业并购潮——抢占独家品种
中药产业在2011年~2013年迎来一轮并购浪潮,资金抢占独家、优质品种,集中争夺优质中药企业,成为此轮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
随着近几年市场对大健康概念的重视程度提升,伴随原材料多次调价,中药材市场2013年可谓“节节高升”,市场认为具有独家品种的中药企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由于政策对独家中药品种高度扶持,且鼓励中药企业兼并重组,这也为资本进入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例如红日药业,公司在单一品种“血必净”注射液的驱动下面临成长天花板,但2012年公司通过收购康仁堂进入仍处于广阔“蓝海”状态的中药配方颗粒领域,打开了未来成长空间,红日药业此次收购也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匹“黑马”。
又如2012年康恩贝宣布以现金2亿元收购伊泰药业88%的股权,目的是获得保密品种麝香通心滴丸;汉森制药2013年以2.8亿元现金收购永孜堂80%股权,永孜堂有7个全国独家品种,最重要的产品为天麻醒脑胶囊;在2010年已收购禾正制药60%股权的莱美药业,2013年继续加码收购剩下的40%股权,禾正制药主打产品五酯胶囊为国家医保乙类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者。
上述一系列中药行业的收购行动,使资本市场对中药行业保持了相当积极的态度,在A股市场当时整体处于熊市的背景下,中药板块股价表现突出,且不少企业确实因并购而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成长性。
医疗服务并购潮——吃进民营医院
2013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事业单位编制改革、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表态实质上解除了民营医院的枷锁,民营医院的广阔前景吸引上市公司纷纷介入医疗服务。
复星医药是较早进入医院的上市公司,2011年便收购了合肥的济民肿瘤医院和岳阳广济医院,开始涉足国内医院市场,随后还陆续收购了和睦家医院、佛山禅城医院等不少医院。
信邦制药则在去年收购了科开医药进军医疗服务业,科开医药在贵州省内拥有贵州省肿瘤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安顺医院等。信邦制药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后,公司股价更是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疯狂追逐,机构争相调研,股价大幅上涨。
康美药业也频繁出手并购医院,先后整体收购了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通化县人民医院、通化县中医院等,且先后托管了广东、吉林等省80余家医疗机构的药房业务。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包括贵州百灵、华润三九、马应龙、恒康医疗等近20多家上市公司都在2013、2014年出手布局医疗服务领域,对各类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进行了部分持股甚至100%的控股,或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这也使得2014年的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成为了市场的焦点,涌现出信邦制药、康美药业等大黑马的出现。
新兴医疗并购潮——加码基因测序
高科技、新技术从来不缺追逐者。2014年12月卫计委公布了第一批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单位,打响新兴医疗产业腾飞的发令枪。新兴医疗由此成为去年以来A股市场锋芒毕露的板块,掀起一轮新兴医疗企业并购潮。
最为典型的要数千山药机。2014年3月,千山药机宣布收购基因测序公司宏灏基因41.5%的股权,复牌后股价10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47%。今年千山药机还继续加码基因测序,向申友生物投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