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改的中国式突围:让中医管中医

编者按:

其实,中医由谁来管,并不是核心问题。就医改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医能否提供一条突破传统的改革之路?我们不想再次陷入中西医的“标本之争”,治标与治本的评价无论贴给谁,都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

但中医“未病之病”的思想境界,确实给出了西医给不了的新出路:既然医改的核心难题是医疗资源不充分,或不均衡,那么更多力量指向预防、养护,并非不是出路。这种“节源”的思路,或许可以成为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办法。

新一轮医改即将拉开大幕。这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用中国式方法解决世界难题”。不过,记者发现,仍主要由西医主导的卫生计生委牵头。业内分析建议,“西方国家医改已进入‘死循环’,中国与其走西医医改的失败之路,做二流三流的西医体系,不如做一流的自己的中医。”

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2014年医改的第一大任务。记者发现,在分工及进度安排表中,研究制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都将在今年9月底完成,而该要求的发布日期是5月底,这意味着中国未来5年医改的顶层设计,将在4个月内完成,而且都由西医主导的卫生计生委牵头。

把中医交给西医管,不是“与虎谋皮”吗?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称。他告诉记者,“西医几十年一直排挤中医,许多领导不理解中医。而且,中医几块钱草药就能治好病,中医理念是要让人不生病,人都不生病了,西医去哪赚钱?”

“只要中国人还在无视中医在整个国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功能,仅从西医医疗资源的惟一性,去思考现行的医疗体制,那么中国政府永远不会突破,并不可能从西方发达国家所设计的医疗管理体制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之路来。”北京医药大学毕业的当代思想研究学者王世保表示。

“让中医管中医”、“不要用西医来框中医”,中医界已经呼吁多年,但被业界认为罕见成效。因此对于新一轮医改,“让中医管中医”也被认为是最关键的制度保障。“要救中医,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让懂中医的人来管中医,避免不懂中医的人,用不适合中医的框,把中医限制死。就像总理说的,管好不是管死。”潘朝曦告诉记者。

“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上下5000年的反复实践,根深叶茂的大树不怕砍几刀。中医不求有优待,只要让中医有平等的发展空间,中医必定能为中国医改的突破,提供崭新的思维模式。”上海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曲丽芳告诉记者。

“未病之病”之境

西方医学所推崇的“治大病、重病”,在中医看来,是医生失职,因为早在病发之前就该治愈,不可等病情严重

“西方国家已经逐渐承认,西医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很多病都束手无策了,而且越来越多人看不起病。所以许多西医的顶尖人才,来到东方寻找出路。”在全美三大癌症科研医疗机构之一、德州大学安德森医院癌症研究与治疗中心,研究癌症十余年的雷久南博士,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中医中药是创建有中国特色医疗模式的突破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李玲教授也早在2007年就建议。

“西施效颦,有什么实质好处呢?中华民族有宝贝,别人羡慕得不得了,自己却要丢掉,反而去追求别人已经承认是死胡同的路。”曲丽芳反问,“许多人所谓的发展、科技,就是拿国家的钱做课题,用病人的钱出论文,很功利的方法。”

“西医看不好的,中医能看好,这不是发展吗?什么是发展?能治好病就是发展,人民健康就是发展。”曲丽芳说,中医现在需要的,只是得到平等空间,让中医用临床疗效来证明,“除了人民健康,其他都是假大空”。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低价中成药迎曙光 独家产品被看好

放开限价能否解决低价药品短缺问题

低价药松绑,落地执行行不行

未来本土医药研发路径分析

抗糖尿病药物,谁是下一个重磅?

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状:稳而不快 关卡难

医院发展该向何处去

礼来公司糖尿病新药dulaglutide将从竞争中脱

国内新药研发和新药市场存在一定难度

新药研发回报率已跌至四十年来最低谷

医改催热社会办医 国际资本欲分羹中医领域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