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品牌仿制药:迎来行业发展新契机

当前背景下,专利新药的获批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与未来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失效,给仿制药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随着仿制药市场的日益壮大,跨国医药巨头也开始涉足,国际仿制药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目前90%以上的本土制药企业以仿制药业务为主,国内仿制药市场竞争犹如“春秋战国”时代,新医改方案中,政府加大对仿制药的使用比例,可以说仿制药正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新政之下,品牌仿制药正大有可为。

品牌仿制药正吸引制药巨头

品牌仿制药开始吸引大型制药公司,因为它们是仿制药和品牌药经营模式的混合体,制药公司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商业分销体系和营销手段,以高于普通仿制药的定价销售。

一直以来,一些赫赫有名的制药公司对销售量大的低价仿制药业务不屑一顾。但现在,它们正成为仿制药的主要推广者。

只不过,我们不要将它们推广的仿制药称为非品牌药物。

包括赛诺菲-安万特和葛兰素史克(GSK)在内的制药业巨头并不期待进军美国的仿制药市场,因为这里的连锁药店以最低的供货价格为基础来决定采购哪些仿制药,而美国消费者也把仿制药生产厂家视为可替换的。

于是,这些大型制药公司将目光瞄上了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群。在那些市场,许多人都是自掏腰包买药,但他们买不起价格昂贵的品牌药物。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对假冒或劣质药品普遍感到担忧,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厂家生产的仿制药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些产品被称为品牌仿制药,它们的包装上印有当地或国外生产厂家的名称,这被视作为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的标志。

GSK首席执行官Andrew Witty说:“通过携带我们所认可的标识,GSK能创造出不同层次的产品来,这些产品的价格也要比以前高得多。”

去年,GSK收购了南非仿制药生产企业Aspen公司的股份,同时与印度仿制药企业瑞迪公司签署协议,在新兴市场上销售它们的产品。

根据双方达成的销售协议,瑞迪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接受GSK的质量控制检查,并最终打上GSK的标示销售。

多年来,许多品牌药生产厂家都将它们的研究和销售资金大部分投向重磅炸弹药物,一旦产品专利失效之后,它们才放弃知识产权,将市场份额让与低价仿制药的竞争者。

但是现在,在美国市场上,随着销售额大约为890亿美元的品牌药将在今后5年里面临仿制药的竞争,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开始销售仿制药,以抵消销售收入的下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部分“后专利时代”的利润。

辉瑞产品业务部总裁David Simmons表示,这代表了大型制药公司在经营思维上的一个变化。目前,辉瑞在销售那些已失去专利保护的品牌药,比如抗抑郁药左洛复(Zoloft)。它还通过采用自己的“绿石”(Greenstone)产品标签,专门销售那些专利失效药物的仿制产品,并且从其它几家仿制药生产厂家获得授权许可,分销它们的仿制药。

在过去一年里,辉瑞相继与印度3家仿制药生产企业签署了授权协议,以便在美国和其它市场上销售这些印度公司生产的药丸和注射性药物。此举为辉瑞的仿制药组合增加了200多个产品。辉瑞声称,如果以经销的药品数量来衡量,那么,它旗下的仿制药子公司Greenstone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仿制药供应商。

仿制药和品牌药经营模式的混合体

IMS Health公司的分析家表示,在北美等发达市场上药品销售的年增长率只有较低的个位数,而包括印度、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在内的新兴市场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几左右。

因此,大型制药公司在新兴市场上采取两个层次的发展战略:一是向那些比较富裕的阶层销售自己生产的价格较高的系列品牌产品;二是为更加广阔的市场提供价位适中的品牌仿制药。

经营品牌仿制药为大型制药公司提供了一条方便之路,可以让它们充分利用这些正在发展之中的新兴市场,而又不必与非品牌仿制药生产商展开竞争,因为后者的卖点着眼于产品的超低价。品牌仿制药由于有了质量承诺,可以设定更高的销售价格。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濒危药材资源紧缩待解

  不具备提取能力中药企业 或将面临兼并潮

  医药流通业转型提速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中国医疗市场的挑战

  医改:美国难在方案制定 中国难在方案执行

  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山东省2013年基本药物招标入围点评

  大型医疗设备购买审批制度该不该放开?

  标准缺失成中药国际化拦路虎

  利好政策绘就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蓝图

新一轮药价调控思路渐明:扶低价 压高价

战略亏损还是资本回报 社会办医陷入两难

6-APA疯狂投资倒逼产业整合 出口价跌

大病保险六大举措突破部门“利益藩篱”

中医药行业维持高景气

药品降价屡被化为无形 医药业坎坷的降价路

跨国医疗版图浮现 谁在争夺“世界病人”

品牌制药企业在2014年的营收增速将保持在2%

社会资本办医门槛还太高 急需政策细化

基药市场:一块隐形的蛋糕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