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简称“CFDA”)公布,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已获得加速审批通过,这意味着治疗H7N9病毒感染者又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4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简称“CFDA”)公布,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已获得加速审批通过,这意味着治疗H7N9病毒感染者又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此前,临床上用于人感染禽流感的药物主要为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以及扎那米韦(商品名“乐感清”),但由于达菲在此前治疗禽流感方面使用较多,已有病毒对其产生耐药;而乐感清则因需要吸入,并不适合无法接受吸入的流感重症患者,故帕拉米韦在治疗H7N9病毒方面被寄予厚望。
在4月5日,CFDA已批准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力韦”的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而总部位于湖南的南新制药母公司湖南有色凯铂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凯铂生物”),也在同日获批生产帕拉米韦的原料药。
南新制药是目前唯一获得CFDA批准生产帕拉米韦药品的公司。不过,该公司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要实现量产帕拉米韦注射液“尚需时日”。
“按照规定,公司应等到CFDA生产批文报下来之后,才能进行量产,而公司在4月5日刚刚获得批准,”南新制药北京区域舒姓销售经理对本报记者称,“在获得生产批文之前,公司仅先试生产一批帕拉米韦进行验收,而现在试制的产品已经验收合格,说明量产已经没有太大障碍。”
上述人士称,南新制药对于帕拉米韦的计划产能,应能满足从流行病学统计上治疗流感病毒的需求。据悉,南新制药生产帕拉米韦的容量可达每月180万人份。
但是,帕拉米韦在研制阶段时,全球尚未发现可被人感染的H7N9病毒,该药物针对治疗对象为甲型H1N1流感,以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因此,有药理学专业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帕拉米韦对于治疗H7N9病毒的疗效,尚待观察。
帕拉米韦“走红”后,其在中国最关键的研制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也随之浮出水面。据了解,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站留院博士后李松,正是帕拉米韦重大科研项目的主持者。也正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在2009年5月与凯铂生物所在的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签署合同,使得帕拉米韦加快了商业化上市的进程。
从美国到中国:帕拉米韦研制史
帕拉米韦最早的研制可追溯到2000年前后。当时,美国生物制药生物结晶(BioCryst)公司与强生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帕拉米韦。至2002年,由于该药物口服后不能充分进入血液,无法达到治疗效果,BioCryst暂停了对帕拉米韦的研发,而强生公司也在2001年取消了与BioCryst公司在帕拉米韦方面的研制合作。
但随后爆发的H5N1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改变了帕拉米韦的命运。在H5N1病毒持续爆发的2007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与BioCryst签订了为期4年的合同,资助1亿多美元,以促进帕拉米韦的开发。
在这一过程中,帕拉米韦改变了给药方式,即从口服改为静脉注射。上述药理学专业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给药方式往往会对药品的疗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实验数据显示,改为静脉注射方式后,帕拉米韦的疗效得到了极大提升。
此后,BioCryst与韩国绿十字制药公司,以及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联合开发该药,于2011年8月在日本被批准上市。在美国本土,帕拉米韦也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状态,这是帕拉米韦正式在美国上市前,面临的最后一道重要关卡。
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时任信息部主任苏红曾撰文透露,由于帕拉米韦的化合物专利早已过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在中国申请了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晶型专利。而这一专利也属于帕拉米韦静脉注射剂的一种。
据本报记者了解,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在2007年申报帕拉米韦化合物发明专利的。
2007年10月,军事医学科学院提出了帕拉米韦临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