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从“药”到“医”
各路大佬抢商机纷至沓来
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目前医药行业的运营效率,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医改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从目前政府的动作来看,除了推动医药分家、去除“以药养医”外,政府在今年大力推进医疗市场的改革。部分地区推进医生自由执业管理办法,拟将医生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业界普遍认为,医疗市场化更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嗅到机会的上市医药企业和资本大佬们一直在努力地抓住医改过程中每一个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其中对药房托管和社会资本办医最感兴趣。
在我国,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卖药。为了遏制以药养医模式的发展,相关人士一直力推医药分家。医药分开的讨论和探索已经持续多年,但医院市场犹如坚冰一样,社会资本很难介入。
不过,今年政策似乎有所松动。9月份,商务部再次启动医药分开改革,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大部委下发《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称将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和连锁经营。不过,上述通知涉及的医药分开改革只涉及到医院的门诊药房,而医院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住院药房。
对于医院的药房,有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在取消药品加成制度之后,药房将变成医院的成本中心。而药房托管成为相关药企介入医院链条体系的一种方式。据了解,包括康美药业、九州通、嘉事堂、一心堂、华润医药、白云山、国药股份等企业也纷纷加入托管医院药房的大军中。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获得稳定的终端,而后者是企业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此外,还可以打通医院服务的其他链条。
除了托管药房之外,上市公司嗅到的另外一个机遇则是社会资本办
医。对于社会办医,今年国家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2014年1月份,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2014年4月份,《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5月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除此之外,医师自由执业也有望进一步推进,2014年7月份,《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2014年10月份,《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对于上市医药企业来说,在努力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布局医疗服务领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今年12月份,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北大医疗肿瘤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共同发起的基金对新里程医院集团进行投资。此项投资将加快公司在肿瘤医疗领域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有助于公司全面打造肿瘤治疗产业链。上市公司亦可通过医药流通、耗材配送等,与新里程肿瘤医院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按照这样的思考逻辑,除了北大医药之外,复兴医药、泰格医药、金陵药业等医药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此外,一些非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也纷纷涉水医疗服务领域,例如宜华地产、运盛实业等。
不过,切入医院市场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公司。阿里集团董事长马云曾对外表示,下一个能超过他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事实上,阿里巴巴在介入医药服务领域的动作,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今年12月份,阿里巴巴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原中信21世纪)提供的手机客户端“阿里健康APP”登陆石家庄与杭州,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打造患者与药店的线上平台,形成O2O闭环,增加零售药店的处方药收入,倒逼医院改革、医药分家。但这种美好的初衷,最终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处方药互联网销售将开闸
万亿元蛋糕待分食
医药行业的互联网化日益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和相关企业的追捧。
随着政策的不断试水,放开处方药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政策有望落地,而这将打开另外一个巨大的市场,医药电商将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