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名称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体外诊断试剂进口替代空间大 医械企业争食

医疗器械行业近几年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近期其高速增长似乎遭遇“瓶颈”,不少仪器生产企业开始抢滩体外诊断等新领域。

近日,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NYSEMR)首席行政官王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近五年来迈瑞医疗在试剂方面投入非常大,现在公司监护仪器与试剂的产值规模各占一半,免疫试剂做得比较好。从事手术器械的新华医疗也在近年来通过收购四家公司进入诊断试剂业务,公司2013年报显示,两家主营体外诊断业务的子公司北京威泰科、长春博迅分别实现净利润1683.02万元、5742.28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32%。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方正证券研报指出,在医保控费背景下,诊断试剂相对宽松,虽然存在个别领域过度诊断的情况,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广阔前景,中国人口占全球20%,体外诊断市场份额仅占3%。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相对来说国内外诊断试剂技术差别较小,国内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取代进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医疗仪器企业遇增长瓶颈

实际上,不少仪器类厂家已经感受到了增长乏力的压力。

迈瑞医疗从监护仪起家,现在产品线已经拓展至医学影像、外科、医疗信息化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的龙头老大,迈瑞医疗依然感受到医疗仪器细分领域的瓶颈。

王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现在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在国内市场占比35%,超过外资品牌GE、飞利浦,全球份额在10%左右。但只靠仪器很难赚钱,有时为了进入医院还要自己投放仪器。

另一家生产医疗监护仪的上市公司宝莱特2013年财报显示,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医疗监护收入未达到预期、销售费用增长等影响所致。宝莱特一位内部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现在监护仪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和整合血液透析业务。

与核磁、CT等大型医疗设备相比,像监护仪这样的小型产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准入门槛较低,除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宝莱特这样形成规模的公司外,国内还有很多营收在千万级别的小公司。张发宝指出,国内做医疗类仪器的厂家手中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在高端品类很难与进口品牌竞争,这也导致这些企业很难在目前的产品覆盖上有更多突破。

王建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迈瑞医疗目前在三甲、二甲及二甲以下医疗机构的装机比例约为2:6:2。由于产品性能和参数没达到要求,迈瑞医疗进入三甲医院的产品较少,未来的目标是将覆盖率提升到40%.

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国产品牌被挡在了有更大需求的三甲医院门外,这也是国产医疗器械品牌面临增长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杨明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体来说国内监护仪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新产品更新较慢,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从目前实力来看,国内品牌并不具备取代外资品牌的能力。一位长期关注医疗器械行业的券商人士认为,在外资品牌垄断医疗器械高端产品的局面下,国内企业很难有所突破,更不要说产品替代。

“国内品牌很难进入三甲医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些医院不差钱,具备购买外资产品的实力,另一方面医院也有通过进口产品吸引患者的需求。”张发宝进一步表示,医院作为买方,肯定是希望可以买到使用时间越长、更新率越低的仪器,二甲以下医院更新率更低。

试剂行业的诱惑

医疗仪器企业正努力突破发展“瓶颈”,行业规模尚小、正处于快速扩张的市场吸引了仪器类企业的目光。

对于迈瑞医疗的试剂业务,王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试剂业务是迈瑞医疗投入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板块,目前试剂业务与仪器业务的产值规模相当,二者几乎对半。“迈瑞的仪器是强项,但如果想做”大生化“、”大血球“,靠仪器赚不了钱。但试剂不同,会根据医院需求变化而变化。现在公司的免疫试剂做得很好,但生化试剂不好。”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儿童用药一手调研亮底 适宜品种仍缺乏

维生素出口持续增长提振我国原料药市场

揭秘民族药:苗药秘方散藏药管理难蒙药滞后

维生素对新兴市场出口不畅

国内二类疫苗产品:创新与国际化将带来新机

国内可穿戴设备空间巨大 2017年市场规模可达

血制品:医药行业中毋庸置疑的高富帅

谁动了大医院的奶酪?——社区卫生中心热门

厄贝沙坦扩产节奏 出口金额增长79.30%

维生素价格大涨 五只受益股将发动春季攻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