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政策变量 医院投资机会升温

新医改正使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逐渐升温。

在近日沪上召开的一次医药投资论坛午餐会上,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志兴说,医院投资的机会已经到来。据陈志兴透露,上海首家全台资的医院即将于2012年5月开始营业。

此次论坛主要面向风险投资人和医药领域标杆企业,与会的IDG资本、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富达国际风险投资等机构,都表达了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看好。

投中集团(ChinaVenture)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天花板”正逐步打开。

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2009年以来在中国医疗服务领域共有24家企业获得VC/PE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将超过14.81亿元,平均单家企业融资0.99亿元,其中爱尔眼科和迪安诊断已登陆创业板,金卫医疗已登陆港股市场。

多元格局

公立医院改革缓慢推进之际,社会资本办医的多元格局也已初露端倪。

风险投资机构IDG合伙人章苏阳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医改过去几年做的是加大医保的覆盖,补贴的是医疗服务的需方。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供方的服务就有很大的机会。

据投中集团发布的报告,在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新医改等宏观条件的支撑下,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已经迈入快速增长时期。随着医保覆盖范围增加、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的提高,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的比例将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个人的支付能力增强,进而拉动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3月17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提出,中国此次医改遵循政府主导,并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的原则。这给一部分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服务和产品留出了发展空间,比如说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药物器械有关的生产,包括商业医疗保险。

富达国际风险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合伙人林蕊说,在中国90%的医疗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现在政策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投入,这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是利好消息。

据介绍,在此背景下,富达关注纯粹和医疗服务相关的项目,比如富达在建的心血管科医院,也关注不和医疗直接相关的项目,如与健康相关的康复、健康管理服务。

章苏阳举例说,IDG投的体检项目瑞慈体检,就是看中它提供中上水平的体检;而美华医院就是完全规范的妇产科医院,看中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私人医院分娩;另一个高端康复的项目则是德国标准,恢复率能达到70%多,在中国目前只有30%多。

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3月19日表示,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专科医院,医疗检验(如广州金域、已经上市的迪安诊断等),健康管理(如慈铭体检、爱康国宾等),美容整形(如伊美尔),养老服务(如亲和源)等,都有众多投资机会。

投中集团的报告指出,具备以下特征或模式的企业具有较强投资价值:目前该细分领域供给严重不足;技术壁垒较高,且附加值较高;地区供给不足且消费水平较高;定位与公立医疗机构有较大差别的细分市场;能够直接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或依托其资源;不产生危及生命后果且医疗保障体系不覆盖;拥有连锁或医药产业集团。

投资难题

不过资本看好的背后,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风险仍不可小觑。

在前述论坛关于私有化的一场讨论中,上海沃德医疗中心董事长郭桥说,私立医院是监管最严、开放程度最低的领域,而且中国的消费者往往对私立医院不够信任。

郭桥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华妇儿服务的董事长,美华已经获得IDG的投资。

“医疗服务者也不具备流动性,民营医院想有所作为的话,必须有最好的人,这更多的是个人驱动而非资本驱动的行业。”郭桥表示。

2011年颁布的多点执业政策,依旧难以推进人才流动。“2011年出台的政策允许多点执业,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获得单位领导的批准。”这让多数民营医院无法从公立医院获得人才。

在德达医院董事刘常平看来,中国的医院还缺乏医疗服务的管理人才。他说:“从卫生部开始,更像科学家而不是行政人员。”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2年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要点解析

  民营资本参与医疗机构行业门槛放宽 专科医疗

  抗菌药物新规重创上市药企

  上海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确定2012医改重点工作

  政策暖身抵御市场严寒 小微型药企将获发展先

  新版三级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征

  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出台 提出更高量化要

  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发布

  新环保要求或提前出台 制药业压力倍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

发改委:5月起调整部分消化类药品最高零售限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并公开征求意

新农合支付改革强震市场规则 营销战略调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获批

新农合:医疗“惠民工程”如何走得更好?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出炉

医药行业政策框架基本明确 发展看好

政策对首仿药的支持慢 丰满市场尖锐失衡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

国家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 总额近1200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