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目前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的龙头。2012年,华大基因就完成了6.2万多例诊断。
华大基因总裁汪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截至2013年3月初,华大基因完成近1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而“朱莉效应”更让公众看到了基因检测的市场,以乳腺癌检测为例,如果基因检测能成为欧美两地400万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就可形成200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我国产前基因检测费用在2000元~4000元区间。按照我国每年1800万左右的新生儿计算,该市场能达到四五百亿元。
不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宣布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所有医疗技术需要应用的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等产品,如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治疗监测、健康状态评价和遗传性疾病的预测,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已经应用的,必须立即停止。
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华大基因去年9月左右已经收到有关部门的叫停通知,而现在正式文件的出台,无疑彻底封堵了基因测序近期面向消费者的临床应用通道。
华大、慈铭所涉业务受影响
华大基因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正在跟两部委做积极的沟通,也在推进相关检测技术、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的注册工作。
“短期来看,暂停会对国内整个基因检测行业造成影响,有基因检测需求的客户也会受到影响,但两部委的意愿是规范这个行业,所以长期来看会让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好。”华大基因新闻发言人杨碧澄如是表示。
华大基因目前做得比较多的基因检测项目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通过采集5毫升孕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最终可以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的风险率。“做得比较成熟的是唐氏综合征和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这是我们在广东省先行先试比较成功的一个项目。”杨碧澄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华大基因方面还告诉记者,2010年公司总收入将近10亿元,2011年的总收入将近12亿元,2008年到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有30%.按照这个速度计算,2013年华大基因收入已近20亿元。按计划,华大基因将在2015年启动境外IPO(首次公开募股)。
不过,两部委对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叫停,引发了市场对华大基因未来能否继续高速增长的担忧。
在此之前,华大基因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12年12月,华大基因接受了来自光大控股领投、红杉资本等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的总额为13.98亿元融资,该融资主要用于拓展基因测序业务,并以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设备公司Illumina为目标,在中国市场与上百家医院展开合作。
与华大基因一样面临尴尬的还有慈铭体检。就在2013年1月13日,慈铭体检宣布暂缓IPO,作为第一家冲刺IPO的体检公司,在商业模式与业绩上一直受到质疑。
作为中国最早的体检企业,慈铭体检近年来在美年、爱康国宾等同行的高速扩张压力下,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从2012年起业绩增速就开始快速走低。慈铭体检之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公司预计,2013年全年净利润增速为0~10%.慈铭体检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人工成本支出、装修摊销成本及房屋租赁费用同比增长较大所致。
在开店速度赶不上同行竞争对手、发展趋缓的情况下,慈铭体检也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招股书披露,公司拟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万股共募集资金1.75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投资的最大项目就是奥亚体检中心(旗舰店)新建项目,计划总共投入1.12亿元,第一年先行投入8000万元。
而奥亚体检中心新建项目建成后,公司计划将现有体检中心体检的高端客户引导至奥亚体检中心。向高端市场发展,推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成为慈铭体检的一个突破方向。
实际上,基因诊断业务正是检测机构针对个人提供的血液、病体切片等样本,对人体内的DNA等基因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等情况,并结合这些情况,对个体所患疾病进行个性化的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