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精准医疗”是泡沫?两篇权威杂志文章试图戳破它

九月份有两篇把“精准医疗”推上审判台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另一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1.jpg

1.jpg

两篇文章总结了最近发表的一些肿瘤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结果,不过都给出很悲观的评论。第一篇文章认为“精准策略没有给大多数肿瘤病人带来好处”,“肿瘤的精准治疗仅仅是一个待证明的假说”。

...most people with cancer do not benefit from the precision strategy nor has this approach been show to imporve outcomes in controlled studies. Precision oncology remains a hypothesis in need of verification

“客观地说,精准肿瘤治疗的前景很不乐观。最好的结果是在一小部分病人中看到短暂的病情缓解。而绝对会发生的则是副作用和昂贵的治疗费用。”

When considered objectively the prospects and potential of precision oncology are sobering. At best we may expect short-lived responses in a tiny fraction of patients with the inevitable toxicity of targeted therapies and inflated cost that this approach guarantees.

第二篇文章则警告我们“这个(精准医疗)概念对病人和支持肿瘤研究的机构很有吸引力,尽管缺少有益的证据,肿瘤的分子分析已经被直接兜售给了病人。”

This concept is appealing to patients and to foundations that support cancer research and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umor is being marketed directly to patients despite a lack of evidence of benefit.

目前为止的几个大型临床实验显示,经过测序等分子诊断分析,大概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可以解释肿瘤恶变的相关突变。因为能用的药物有限,只有3-13%的病人能够找到“精准”的药物。即使使用上了配对的药物,也只有一小部分(30%)病人有疗效。几个折扣打下来,最后受益的病人仅占所有病人的1.5%

文章指出现有精准医疗不够理想的原因有几个:(1)现有的靶向治疗药物多半只能部分地阻断细胞增生途径;(2)试图完全阻断恶性增生途径要靠合并用药或者加大剂量,两者都会增加副作用;(3)肿瘤异质性,即同一个病人的肿瘤细胞有多个突变株,治好了一部分细胞,另一部分又长出来了。(4)也是肿瘤异质性的原因,一开始有效的药物,(另外一株细胞)很快就产生出耐药性。

有人认为随着诊断的加强和新药的不断上市,精准医疗会变得更好。可是文章的作者认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有两个很难满足的前提:(1)肿瘤相关的驱动突变(driver mutation)在所有癌变细胞中都有,而且针对该突变的药物绝对有效;(2)肿瘤异质性本身可以控制。

说白了,就是精准治疗的靶子不能不停地移动,不然很难谈得上精准。

作者也提到液态活检的局限性:漏到血液里的肿瘤DNA多半是从被杀死的肿瘤细胞中来,而没有被杀死的肿瘤细胞株才是真正需要攻击的靶点。

作者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我们不是建议完全放弃个体化医疗,而是建议进行一些小规模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合作研究,来试图对付上面提到的局限。同时,也应该给病人一个明确的信息: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还没有显示出实质性的疗效,还处于临床验证阶段。”

We do not suggest abandon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but rather evaluating it in a small number of well-designed collaborative programs with research programs that recognize and combat the limitations we have described. there should also be a clear message to patients that personalized cancer medicine has not led to gains in survival or its quality and is an appropriate strategy only within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s.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一致性评价掀供给侧改革 过半药品批文陷“生

  “药占比”的考核带来的医改扭曲

  中国式分级诊疗进行到哪儿了?

  138家公司前三季净利预增18% 医药工业板块复

  CFDA发文,辅助用药或大淘汰

  廉价药每年消失几十种 换“马甲”变新药价格

  览博网与日本KISHIDA合作推进中日化学品流通

  仿制药生死关:期限内未完成一致性评价药品

  5地医保调查:跨省结算,究竟卡在哪儿?

  Tecentriq或将进入肺癌领域将与派姆单抗及纳

形势严峻 挽救中医药发展已到生死关头

创新药市场“蛋糕”达4万亿 中国药企咬不了

移动医疗平台热钱慢慢散去 解决盈利模式是过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