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互联网“助推行业”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电商火爆、O2O盛行,各行各业都经历着被动革新和自我革新的过程,而“医药+互联网”模式,正慢慢主导着行业的进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3月,合法网上药店共有448家,其中2015年新发证的就有159家,发展势头生猛。一边是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的企业数量剧增,一边是巨头动作频频。不过,大浪淘沙,医药电商领域的马太效应也正在逐渐显现。经过几年的努力,医药电商正从荒凉走向繁荣。从企业表现来看,以康爱多为首,也涌现了一批诸如百秀、健一网、七乐康和德开为代表的领先医药电商企业。并且,结合各大医药电商企业年初的销售目标和月度销售业绩来看,今年将可能有1-3家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企业脱颖而出。
为此,医药专业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各省新一轮药品招标活动的进行,药品价格向下调整的趋势未变,但基本回归理性,医药行业整体增速趋于稳定。今年年一季度,医药行业的整体增速在8%左右,而医药电商在其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医药行业的平稳增长。医药电商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大利好及推动作用,并推动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的角色转换。在经济转型和创新增长的环境下,作为传统的医药产业,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切入点与时间点,选择与互联网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其正以根植的历史渊源,拥有的存量、行业的标准,以及固有的业态与互联网快速的融合。我国医药电商将持续快速增长,传统购药模式正在被改变,产业转型正当其时,而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契机在于模式创新与服务升级。
医药电商仍面临“痛点挑战”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医药电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产品质量保真”、“用药指导”、“医保对接”、“处方来源”这四个方面成为医药电商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消费者痛点。除此之外,医药电商目前还存的主要痛点有:
O2O各自有尴尬:医药电商离产品更近,也更容易获得营收,做大规模。但受制于中国医疗体系长期以药养医的困境,药品销售最大的渠道是医院而非零售药店。这导致传统药品零售渠道只能获得较小的市场份额。对于传统的线下渠道虽然布点密集,但非常散乱,整个市场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整合,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而改变渠道拥有者价值导向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本,这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受处方药禁售限制:医药电商的发展一方面,使市民初尝网络购药的便利;另一方面,“网售处方药”等法规迟迟未能出台,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医药电商从2011年发展至今,各项监管已经滞后,亟须在处方药销售、医药物流、医保等等政策方面获得支持。处方药占了药品交易市场八成以上份额,近八成处方药都在医院销售的现状下,限制医药电商进入,无论是对老百姓还是行业发展都非常不利,目前最亟须的是在电子处方系统标准、网上审方、配药安全等方面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
没有快速复制模式:业内专家指出,总体来看,医药电商在2016年的发展仍将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除了B2B模式,整体的发展还不能找到非常清晰的方向。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医药电商大规模投入后可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这里核心的困境还是从业者仍将医药电商作为一个线下渠道的替代者,而非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以弥补线下渠道的不足,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B2C模式扩张待考验:长远来看,B2C模式仍将是医药电商的主流模式。因为随着线下渠道的整合,平台型模式将日渐失去优势,而且,B2C模式自身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也是平台型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但B2C模式短期内最大的困境仍在于既不能像传统零售药店那样具有便捷性和可及性,也不能像服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