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际医药巨头企业抢闸国际新兴市场

随着全球各大制药公司欲将创新扩大化,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成为巨头们关注的焦点,战略位置越来越重要。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和医疗保健获得程度的提高,全球各大制药公司正在将他们的创新药品传递至这些快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全球前10强制药公司正在不约而同地加大对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的投资,这是由于成熟市场正面临着专利悬崖和费用支付者药品支出限制的挑战。

IMS预测,2011年,美国医药市场的增幅将维持在3%5%,主要是面临着“重磅炸弹”药物专利到期和创新药物断档的掣肘。而全球17个新兴市场(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委内瑞拉、波兰、阿根廷、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泰国、南非、埃及、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和越南)的增幅将达到15%17%,且2011年将超过1700亿美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对西方药品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政府也加大了对医疗保健的支出,这一切煽起了新兴市场对药品的需求。

新兴市场:从是否进入到如何经营

“整个制药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战略转移,目前已不再是讨论是否要进入新兴市场,而是如何更好地经营。”IMS咨询公司资深首席顾问DavidCampbell如是说。

IMS认为,2011年中国医药市场将增长25%27%,并超过500亿美元。预计到2013年将会为全球医药市场的增幅贡献400亿美元。由于已经成熟的中国本土制药公司不断推出和销售专利仿制药,且在中国的中心城市对创新药物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将继续保持下去。

有专家甚至表示,在接下来的5年内,中国医药市场将至少保持15%25%的增幅,但如果中国政府采取抑制通胀的措施,增长速度将会趋缓。“即使中国政府采取抑制通胀的措施,中国医药市场在未来的10年内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幅,除了中国市场之外,巴西和俄罗斯医药市场也将会增长。”

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到2013年将分别为全球医药市场带来50亿~150亿美元的增幅。近年来,巴西和俄罗斯已经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医疗保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等因素让印度从中受益。

分析师们毫不犹豫地指出,从近期来看,新兴市场将是利润最高的地区。大多数分析师也持同样的观点:新兴市场的商业模式将有别于成熟医药市场,且各个新兴市场之间也不尽相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MEIA(欧洲、中东、印度及非洲)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PatrickFlochel预言:从近期来看,中国将是最大和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而俄罗斯市场的利润最丰厚。

美英巨头:市场抢闸成功

“到2009年,全球前10强制药公司的医疗保健收入在新兴市场已拔得头筹。这些公司已经打造和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确定合作伙伴或者出让他们的品牌和共同促销他们的产品。”德勤事务所副主席和美国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TerryHisey分析认为。

欧洲制药公司往往和全球部分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建立联系的对象主要取决于历史渊源。比如,英国公司和印度及部分非洲国家联系更紧密一点,法国公司和其他一些非洲国家或越南的联系更紧密一点。“历史在那些进军新兴市场的制药公司所采取的途径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Flochel说。

作为全球医疗保健收入霸主的强生公司利用其全球参与、分散经营的模式和产品联系为全球各地区未获得满足的医疗需求提供服务。自从2008年以来,强生已经通过授权、合作扩张了其产品组合,同时和印度和中国等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

2010年,辉瑞公司来自新兴市场的收入上升了67%,达到了120亿美元。辉瑞公司的优势市场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墨西哥和土耳其。

2010年,新兴市场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收入贡献了22%增长率,达到了36亿英镑(56.8亿美元),除了绝大部分的药品增长强劲之外,与药品相关的产品也贡献了2.27亿英镑(3.583亿美元)的收入。除了流行病用药外,盐酸伐昔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日本大地震重构医疗器械市场版图

  国产拉米夫定突围乙肝药格局

  中成药在欧盟或成黑户 力争重启简易注册

  新药创制新曙光 市场转化或加速

  中药研发乏力 全国投入不足不如欧美一个大企

  药价管理深发展 医保药价格有望统一

  药品安全和供应短缺两大问题挑战制药企业

  全球药物创新的中国轨迹

  药企纠结降价令 外企杀向三四线市场

  2010年我国肝素出口行情火爆

基药遴选或引入药物经济学 药企观望

新标准面临执行瓶颈,消炎利胆片行业洗牌在

碰壁欧盟注册门槛 中药企业何去何从

原料药行业苏醒

特色原料药:特色趋向多元化

基药制度改变基层市场格局 谁能借机崛起

药企营销:只有抓住本质方能破迷局

中医药国际化先要提升影响力

医药产业纵深:项目管理推广之期

药企品牌维护是个技术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