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刘国恩:政府干预医改的重点应后移到医疗服务结果上

为什么廉价药品会消失?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负担?记者为此采访了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教授。

要搞清楚药品退出市场是因为本身没有竞争力,还是政府干预不当

中国青年报:廉价药品为什么会消失?

刘国恩:两方面因素。

首先是社会发展因素。许多廉价药品早年研发出来,在市场使用很多年。随着新产品问世、医疗服务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药品品质、效果质量要求的提升,这些药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小,存在的价格优势也不再明显。退市的一些药品替代性比较强,且药品本身效果不太好、副作用较大,药品本身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经营,导致其退出历史舞台。几十年前,药品耗材、人工等各项公司运行成本都很低,企业尚可生存,但在当下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仍然保持低价,企业很难生存下去,所以退出市场、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要面对的、必然的问题。

这是市场行为,也是合理的。事实上,任何产品、服务的品质和价格都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高。作为患者,也不应该期待几十年前的药品价格水平维持不变,这是不合理的期望。

其次,政策因素。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过去长时间直接干预药品的零售价格。像国家发改委定价是把成本作为定价基础,而成本考量基于较早的信息,对这些药品继续生产和销售所面临的新的状况很少考虑。在这期间,生产药品的投入要素涨了许多倍,如工艺、原料、设备、人工等,而价格调整很多年进行一次,没能及时反映投入成本的上升,低价药品陷入僵局。国营企业尚可以靠国家支持、其他药品的补贴生存,但是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很难再支撑企业正常的流通运转。

还有一个因素是医保的支付手段没有到位。我们医保没有提供给大夫一种正面的激励机制,使其在处方中多用价廉物美的药品,造成药品价格低廉也销售不出去。这些药品无法为病人正常使用,生产、销售这些药品的企业无法运行,最终只好退出市场。药品从技术层面上并没有失去存在的价值,而大夫不愿意去开,这说明我们相关支付政策存在着扭曲的激励机制。这是我们政策、改革应该去解决,也可以解决的。

中国青年报:为何放开药品最高限价之后,还是有廉价药在消失?

刘国恩:一些廉价药由于价格管制不当,造成人为价格管制低于生产成本,当价格管制放开后可能会逐步提高到合理的程度。但未来长时间内能否正常生产,取决于产品间的竞争,如效果、价格等因素的比较。即最高限价放开后廉价药品的价格能不能回升、药商能不能正常盈利,主要看产品的竞争能力强不强。而且医生处方不开也会导致其退出市场。

中国青年报:如何应对廉价药消失的问题?

刘国恩:解决问题前,我们必须做一个区分,搞清楚药品退出市场是因为本身没有竞争力、被更好的药品替代,还是政府干预不当所致。

如果是因为市场机制竞争出局而退出历史舞台,即有更好的产品取代,这是好现象。如果一些廉价药在市场上还有价值,也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而因为政府干预不当,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和销售而退出市场,这就是我们改革应该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政府应该放开价格管制,加大医保支付的力度,使药品流通回到有效的市场竞争状态。

有一类药品称作孤儿药,即患者人群很小,生产这些药品需要规模经济,但没有这么大的消费人群,就需要政府提供救助措施,如政府补贴购买,或者指定为政府办企业的工作任务,作为社会责任的义务。

一定要让医生有动力去识别价廉物美的药品

中国青年报:与廉价药消失同时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一些药品价格大幅上涨。药价放开后会不会加剧这种不合理涨价的隐患?

刘国恩:针对极具竞争力的药品,包括那些独家药品,当放开药品零售限价管制,让市场竞争来配置的时候,由于效果、质量、安全性都很高,替代产品少、竞争力强,老百姓认可,那么其价格上升幅度肯定会高一些。

这时候,医保控费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互联网医疗爆发之路,必然面临的四道坎

  医生组织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上)

  医生组织的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下)

  罕见病诊断难:基因测序助力 政策仍陷瓶颈

  东盟国家如何注册药品 我国企业怎样抓机遇?

  波士顿咨询: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规模将达七千

  从Welldoc的模式浅议移动医疗的发展和未来

  精准医疗的两个关口:支付和量化

  移动医疗应小心哪些坑?

  廉价药必须有而非可以有

深化医改,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增

处方药政策接连“跳票” 医药电商曲线试卖处

“并购机器”誉衡药业放弃收购扩张模式

因数据完整性不足 海正药业15种原料药被美国

泰山投资4000万美元瞄准中国私营医院市场

增速放缓但魅力依旧 诺华CEO仍看重新兴市场

Veritas入华抢占基因测序市场

通用电气高管表示不会拆分医疗业务

新试验数据使诺和诺德在糖尿病领域的领先地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