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网售处方药解禁 实力强劲的制药企业才是最大赢家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处方药网上开售似乎只是药店的事情,跟制造企业并未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制药企业尤其是实力强劲的企业才是其中最大赢家。随着市场开禁,未来的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企业营销也应随之进行变革。

变化之制药厂:(1)实力强劲的制药厂获益

在医药分开的改革中,最受益的是实力强劲的制药厂,具体来说是有独家品种,有市场溢价能力或者有定价权的厂商。

1、因为处方药电商进行亏损爆款营销时,一定会选择名牌产品来做引流,由此会带来该厂家其他产品销量的上升。名牌产品的行业地位和市场知晓度也会更加有所上升。

2、由于供应环节缩短,虽然终端价格不变,但是这些药品出厂价格却有了可以提升的空间。多了一个新的渠道,优秀的制药企业可以提高出厂价格或者从原有的传统渠道分得部分利益,而相应的,原来配送批零渠道议价能力下降。

因此毋庸置疑,在新的博弈中,独家品种,品牌优势,有溢价能力的药企将大幅受益。而大多数券商研究员只看到了渠道受益,而忽略了真正受益的会是谁。

变化之制药厂:(2)小药企受挤压

有受益就有受损。在医药分开改革和网售处方药的背景下,药品市场同质化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一些实力不强,缺少了医院合作,没有溢价能力、创新能力和渠道优势的小药企将面临危机。因为市场动态平衡,渠道商受到大制药厂商的向上溢价后,必然反过来挤压小制药厂的利益,大鱼吃小鱼。这样会最终形成强者衡强,弱者更多的马太效应。

变化之医药营销:e-marketing序幕刚刚拉开

就现阶段来说,医生多数集中在公立医院,医药代表营销时可集中覆盖,营销成本相对低,效果好。而一旦处方药网售,医生自由执业放开,这样不仅会促进医生从公立医院分流出去,进入碎片化时代。如果医药代表继续大面积覆盖,这样也就必然加大了营销难度,会导致药企的成本上升。因此,以原来地推,实体营销更多的医药厂商,其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未来使用数字化营销或者e-marketing等更为先进销售理念的厂商将受益。由此,整个医药分销市场e-marketing的序幕刚刚拉开。

另外,葛兰素史克,特别是甘李药业给每个药厂敲响警钟,一旦出现负面情况,导致机构为撇清关系就会将药品下架,会给药厂带来毁灭性打击(除非你的药品独一无二)。一旦E-marketing市场成倍上升,包括数据运营,数据挖掘,医药云服务,办公协同,医药新媒体,传媒制作,医生工具,辅助决策,用药助手,第三独立报告,数据投研机构等都会整体受益。

变化之医院(1):大型综合性医院未必受负面影响

医药分开改革和网售处方药解禁之后,有部分医生和患者会从大医院分流出来。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不一定有负面影响。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患者对医院来说不属于核心客户,很多只是简单配药,却要消耗已经很拥挤却十分有限的医疗资源。因此对大型医院来说,更有价值的患者可能是依赖于高超医术,且病情复杂,比较严重的疾病。

医药分开和网售处方药后,很多普通的慢性病患者,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同时随着国家分级诊疗的实施,部分会选择去私人诊所和网上购买所需的处方药。一旦这类慢性病患者从大型综合性医院分流出去一些,就会从源头上“部分缓解”现在大型医院的挂号难,留给真正特别需要会诊治疗的患者,因此也不一定会降低医院的收益和学术地位,其实他们早就超负荷运转了。尤其是国家禁止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后,分流后反而能够让大型医院更加集中精力,对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变化之医院(2):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面临挑战

网售处方药首先涉及处方外配和处方电子化问题。处方的电子化并不难,但是处方外配,则涉及医生和医院动力问题,对于众多的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来说这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收入。

因此,生态中受损的很有可能是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这批医院中部分业务来自为周边患有慢性病老百姓配药,有清晰的销售半径,基本都是本地患者。未来趋势可能会导致这类医院收入下降或增长趋势放缓,随之而来的医院的配置,现金流,人才匹配都有可能走下坡路,部分医院会缩小甚至破产消失。医院不比私人诊所,其运营成本较高。因此,将倒逼这批医院不得不低成本运行,去行政化改革,裁减行政人员,自动化日常管理,推进执行临床路径和指南。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社会办医,能否盘活医改?

  大健康万亿市场呼之欲出 药企纷纷转型切入

  药品网售新政 将掀红海大潮?

  “网售处方药解禁”后,谁受益,谁受损?

  专家解读:国家卫计委为何拆分大型公立医院

  新药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基本药物中的低价药或成最后赢家

  林建宁:2015年中国医药经济预测

  陶剑虹:探寻中国医药转型升级的痛点解决之

  华大基因:基因测序破解罕见病诊断之痛?

新药研发:基础研究谁来做

价格松绑 会否带来药价狂涨?

未来医疗的信息化,可能受到医生和医院的反

“以药养医”不破 药价放开难言乐观

医院特许经营如何两全其美

发改委彻底不想管了 药价管制揭开第一张皮

放开药价只是第一步

药物研发策略正在剧变,全球都在变!

医疗健康业海外并购环比增十倍

药品审批困局:从“大跃进”到“大塞车”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