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年龄和基因影响埃博拉患者存活率

什么因素影响着埃博拉患者的生与死?首当其冲的是年龄。一项在塞拉利昂的实地观察发现,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容易战胜埃博拉病毒。但基因影响也不容忽视,一项小鼠实验显示,如果某些人促进血管修复和免疫力的基因比较活跃,那么他们的病情会相对较轻。

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塞拉利昂某医院的观察结果,他们共接诊了213名出现埃博拉症状的病人,其中有106人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这说明在西非疫区,很难通过症状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埃博拉患者。

研究表明,上述埃博拉患者的潜伏期通常为612天,与此前的观察结果相似。21岁以下患者的死亡率为57%,而45岁以上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4%,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死亡率为74%。性别对死亡率似乎没有影响。与死亡最相关的症状是腹泻,腹泻患者的死亡率为94%,无腹泻的患者死亡率是65%。研究人员说,这说明及时输液补充电解质的重要性。

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30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基因也会影响埃博拉患者的存活率。

此前埃博拉研究多使用猴子,但新研究在最高防护等级的实验室中培育出了一种可用于埃博拉研究的小鼠。在实验中,70%的小鼠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出现症状,其中超过一半死亡;19%的小鼠感染后体重下降,但两周后自行康复;另有11%的小鼠对埃博拉病毒有部分免疫抵抗力,其中不到一半死亡。这与目前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特点类似。

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幸存小鼠的TIE1基因和TEK基因比较活跃,这两种基因会促进血管修复和抗感染白细胞的生成。而死亡小鼠体内促进血管炎症和细胞死亡的基因比较活跃。

负责这一研究的华盛顿大学病毒学家迈克尔·卡茨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数据表明,基因因素对埃博拉病情的结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物合成工艺推动创新药物研发——第二届药

  巴斯夫和卡乐康在Kollicoat IR上合作,开发全

  CSL Behring与Enable Injections合作开发新

  前三季度我国医药产品进口总值增长14.9%

  江苏:三级医院要配70%基本药物且优先使用

  中国首个瑶医专业探索民族医药发展新路径

  医药界的诺贝尔奖:2014年美国盖伦奖揭晓—

  诺华印度再遇知识产权危机,Cipla要求撤销肺

  卫计委投入1千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制药企业纷纷看好医疗机构并购

抗生素滥用现象屡禁不止 基层患者”被滥用抗

政策导向变化带来国产医疗设备快速增长

食药监总局: 补肾壮阳广告多涉违法宣传

江苏基层医疗机构可用医保非基本药物

食药监总局: 阻挠药品突击检查或受重罚

三明试行药品“基准价”释放重要信号

山西卫计委主任谈医改:少花钱 少跑路 看好

广州蓝皮书:社区双诊制对缓解看病问题有重

2014第三季度全球最大的5笔医疗器械领域风险

浙江省:2014年关于近期药品网上交易相关事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