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MS预测,2013~2018年,全球品牌药和仿制药支出预计增加30%,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5%,将推动全球药品年销售额到2018年达到1.3万亿美元的新高水平。
医药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欧洲是传统的医药大咖,而新兴市场的中国已成为医药市场的领军者。基于2013年药品销售数据,通过聚焦全球医药行业前五强市场,来揭示一些医药市场运行的真实情况。
美国:仿制药价格猛涨
2013年药品销售总额:3397亿美元
美国出台的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Care Act)已采取措施控制医疗保健费用支出,然而由于美国药价高和用药量大的问题明显,其人均处方药年消费额达1000美元,是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的2倍。
据美国疾病防治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调查,受肥胖、缺乏锻炼、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美国人的心脏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美国的医疗保健预算支出中,品牌药占据了大部分,但最近一篇华尔街日报文章指出,美国大部分仿制药价格也猛涨。据估算,过去12个月,药品零售商销售的小分子仿制药中,价格上涨的药物种类有一半之多。其中,有的价格上涨了1,000%,更有甚者高达17,000%。
日本:高效审批新药“福地”
2013年药品销售总额:940亿美元
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需求,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高效的药物审批使得新药可以快速进入日本市场,如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在日本的审批速度就超过了美国。
遗憾的是,由于经济停滞和2011年的三大灾害(地震、海啸、核泄漏),日本医药市场下滑明显。不过,好消息是日本大量的药物研发创新取得了一定成就。日本制药企业做研发过去多是“闭门造车”,但是,最近几年发生了改变。
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武田制药正在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其已宣布任命葛兰素史克前执行官克里斯托弗.韦伯(Christopher Weber)为执行总裁。这开创了武田公司聘用外国人做执行总裁的先例,而任命外国人做一把手也显示出武田制药开始放眼国际市场。
中国:糖尿病市场迎大机遇
2013年药品销售总额:868亿美元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如果中国持续实现13.5亿民众的医保全覆盖目标,到2020年,下一个五年规划结束,中国的药品市场份额将占全球医药市场的34%。事实上,很多人相信中国注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
然而,预期的兴奋之下,对于所有制药公司而言,开发中国市场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为抢仿美国获批的新药并加快上市一直是发展焦点,但中国的监管环境复杂,区域差异化大,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当前的经济衰退也增加了市场开发的压力,据彭博环球(Bloomberg)的数据分析,2011年中国市场上的八大医药制造商辉瑞、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等实现了40%的快速增长,但在2013年增速放缓到20%。
中国仍然是一个有精彩看点的市场。大型制药企业能努力投资几十亿美元,其目的就是寻求战略联盟。在大连、苏州和无锡均有医药生产企业的辉瑞公司向中国市场投放了40多种创新药。同时,辉瑞还持有中国最大医药分销商上海医药的股份,也是浙江海正药业发展仿制药的合作商。
中国的糖尿病市场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IMS数据显示,到2016年,中国的糖尿病市场有望增长20%,达到32亿美元。美国强生也希望其第一个治疗糖尿病的药物Invokana(坎格列净)能在中国成功开发。由于美国糖尿病市场竞争激烈,默沙东的重磅炸弹药捷诺维(Januvia)销量下滑,但是,在中国开辟一个新市场很有希望。美国的其他制药巨头如艾伯维(AbbVie)、雅培(Abbott)、安进(Amgen)、礼来(Eli Lilly)等大都在中国有投资,而且很多还拥有合资企业和制造工厂。
德国:准入高门槛“吓退”药企
2013年药品销售总额:458亿美元
德国是欧洲医药市场的领头羊,但是其增速缓慢。根据全球研究和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