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顾昕:公立医院应去行政化

 

自从2009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以来,在医疗保障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两方面,“新医改”的进展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医保改革正在稳步前行;但是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却裹足不前。
医保改革的目的,一是通过医疗保险分散百姓医药费用的风险,二是让医保机构扮演“团购”角色,制约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可是,如果公立医疗机构主宰甚至垄断了医疗服务市场,而且效率不彰,即使医保改革到位,医保机构也缺少选择权,众多抑制医药费用上涨的改革措施根本无法推动。医保改革对“看病贵”的缓解作用,会由于医疗体系改革的迟缓而大幅抵消。如果公立医院改革不顺利,那么“新医改”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行政型市场化”的现状
当今中国的公立医院,处于“行政型市场化”或“行政性商业化”的组织和制度模式之中。
在公立医院总收入中,业务收入的占比非常高;与此相对照,政府拨款或补贴已经无足轻重。公立医院的运营依赖于收费,似乎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很多民众甚至由此认为,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化。这实属误解。中国公立医院的所谓“市场化”,其实是受到行政体制严重制约和扭曲的“伪市场化”。
“行政型市场化”之“伪市场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公立医疗机构中绝大多数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由政府决定,大部分常用药品的价格(最高零售限价、中标价和利润加成)也由政府决定。行政定价的结果就是价格永远定不准。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价格畸低,一般性医疗服务因此必然收不抵支。这就诱导公立医院用两个办法来弥补医疗服务中的亏空,其一是多卖药,其二是多用高价耗材。
政府采用行政管控措施,意在遏制医药费用快速增长,但效果完全失灵。公立医院中人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一直高速增长。供方诱导过度消费(俗称“过度医疗”)问题的大量涌现,是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的主因之一。
“再行政化”思路
公立医院究竟如何改革?对此,“新医改方案”给出了两条并存的思路,其一是“再行政化”,其二是“去行政化”。
“再行政化”的思路,就是将公立医院中所有资源配置的权力集中在卫生行政部门手中,具体包括:
——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公立医院上缴全部收入,然后由主管部门对其下属实施全额预算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不仅负责公立医院管理者的任命,还要掌管公立医院所有人员的编制。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耗材与药品的集中采购。
——医疗服务、耗材和药品的价格制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全权负责。
事实上,众多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卫生部门在“新医改”过程中扩充自身权力范围的努力,普遍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些相关部门对于现在拥有的权力,例如基础建设审批权、编制管理权、价格管制权等,也都紧握不放。因此,上述“再行政化”的变革思路,实际上不可能变为现实。但是,这一思路的很多内容,例如“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与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等,却又体现在中央及各地医改的很多政策文件以及具体实践中。
“去行政化”思路
“去行政化”的思路是依据“管办分开”,也就是公共服务的主办者与监管者分开的原则,彻底打破公立医院所处的行政等级体制,赋予其真正的独立法人地位。因此也可以说是“法人化”,具体路径如下:
——建立并完善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新型法人治理结构,赋予理事会行使战略管理的职能。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CRO行业整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中国医药进出口额十年增长5倍

  基药“双标”显降药价决心 细节仍待进一步修

  基药招标,怎一个“变”字了得

  医药行业下半年利润增速或持续走低

  仿制药出口难迈审批那道坎

  基本药物低价混战蔓延:争夺“定点生产”

  美国制定肝素产品新标准 出口或受阻

  廉价药短缺纾困进入实操阶段 亟待建立系统良

  多家机构落锤风投 欲破除新药研发“双十”宿

医药并购进入“拼资源”时代

天然药物研发成国际新宠

雅培制药将一分为二 聚焦药品生产与药物研发

400亿“专项”使命:10年内进世界前三

政策力挺 生物医药发展提速

片仔癀接连提价 动物类中药行业或长期向好

医药外贸前三季度给力 同比增长39.7%

利益难断 芜湖模式药房重回医院

中药兴起衍生品热潮 内外资拼抢市场

FDA新指南将使CRO产业发生巨大变革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