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移动医疗产品及其业务模式,没有几年的时间去试错、雕琢再反复改进,是很难成熟的。景联科技基于社区医院系统的医、患、药体系,也走了四五年才基本成形,开启规模化扩张,当然,也衍生了更大的布局。
当初:还没有移动医疗的概念
成立于2011年的广州景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景联科技),其实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医疗信息系统业务,不过,当时还只是母公司合立正通(成立于1999年,目前仍在做智慧家居)的业务之一而已。随后,基于对医疗领域市场空间的考量,单独成立公司,专注于“智慧医疗”。
在问及缘何如此先知先觉地布局移动医疗时,景联科技副总裁杨晨挂着内敛的微笑表示,其实那时根本没这个概念,只是看到医疗领域的机会,幸运地是,近两三年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3G、4G等通信技术快速迭代,给团队原有的设想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创变空间。
景联科技自称在智慧健康医疗领域拥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将通过“云服务平台”把可穿戴式电子医疗产品与医院直接联网,为患者防病、养病、治病提供快捷、灵活、优质的居家健康医疗服务,并逐步构建和形成了面向家庭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智慧健康医疗云服务解决方案。
好队友:“积贫积弱”的社区医院
所谓的一站式智慧健康云服务,还是一个相对宏观、空洞甚至理想化的概念。要13亿多人中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万分之一,哪怕亿分之一的人粘上你,也是需要理由的。
比如,诸多只提供在线记录、提醒、膳食监督等纯APP式慢病管理,就有粘性欠缺难以落地之虞。
用合立正通董事长王炅的话来说:
当前绝大部分移动医疗领域的企业,都还停留在“互联网+智慧医疗”1.0版本阶段,主要体现在:只是基于信息化建设的移动医疗平台。而合立正通凭借16年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积累,在智慧医疗领域真正实现了“云+网+端”+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可将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提升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O2O平台运营。
景联科技的切入点,就是为“积贫积弱”的好队友——社区医院开发一套使用的工具,为社区医院医生、患者能提高诊断效率、便医便民的移动医疗系统。
大医院对移动医疗的冷淡态度,业界都有所听闻。但是,社区医院的情况就相当不一样了。
说其积贫,是事实——患者少,主要靠财政拨款,医护人员收入低,与三甲医院这种土壕相距甚远;
说其积弱,也是事实——钱少,高水平医生少,医疗设备、信息化水平也低。
杨晨表示,若想与社区医院达成持续性的合作,要么帮其增收,要么帮其提升效率,如果两项同时办到自然更好。目前景联科技为社区医院提供的移动医疗系统,正好能有效解决社区医生遇到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2013年(业务开展四年后、作为独立公司成立两年后),景联科技的智慧健康医疗云服务在佛山朝阳医院试点。当年即被评为“国家卫生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后,朝阳医院的国家级示范的典型经验,被推广至广东珠海、江苏镇江、云南昆明、江西抚州等地。
景联科技的医、患、药体系
那么,景联科技的这一套究竟怎么玩呢?
景联科技先是为社区医院开发了一套远程医疗服务的软件系统以及相关硬件——移动诊疗工作站,包括电子血压计、血糖测定仪、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身份证识别器等等,经过改装后都可以自动实时上传患者数据至云平台。这一套下来售价大概十多万元(杨晨表示,这是良心价)。
而社区医院正是依靠景联科技的这一套系统及工具,开展以家庭医生制的社区慢病管理业务。将医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家中,提供医生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慢病随访等服务。
十几万的费用对社区医院来说也不是小数目,到底是什么打动了社区医院使用这套设备呢?我们来看看社区医院算的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