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309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6家企业试点生产,打造统一的行业标准。目前,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国际标准已经通过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的讨论,但国内标准仍在制定过程中。
“中药本身就很难有一个行业标准,配方颗粒现在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更难有具体的行业标准。”赵镇分析认为,行业标准的“难产”,首先是因为目前的药品分析技术很难跟得上。跟西药的成分单一不同,许多中药材本身含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成分,其中的有效成分很难确定。另外,国内尚无中药配制的科学理论,不同的药材、不同的成分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功效大有不同。最终,各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
“如果有龙头企业加入带动,企业标准的形成会更加快速。不过,即使以后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出台,也很难做到细致,只能出台一个比较宽泛的标准。”赵镇说。
政策垄断红利让试点企业无比“滋润”。近几年,天江药业业绩迅猛增长,净利润由2001年末的645万元飙升至2013年末的5.46亿元,201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12年时间成长了近85倍。营业收入也从2001年的5700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25亿元。
其余试点企业亦频频加码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红日药业1月7日披露,公司此前申请募集资金不超过9.5亿元,用于建设年产各种单味中药颗粒2500吨、精制中药饮片3000吨的生产基地,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
华润三九于2013年8月初就表示,公司配方颗粒业务在淮北的新建产能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规划淮北基地二期项目,拟进一步增加产能以满足未来的销售增长。
而四川新绿色药业在彭州工业园区正进行“中药配方颗粒及川芎系列提取物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建设,欲打造亚洲最大的提取物生产基地。
王玥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说,中药配方颗粒比较符合未来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一块加入我们公司的业务范畴,肯定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