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的政策压力及低迷的经济大环境下,2012年,不少药店仍给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仔细分析,药店所在区域不同、战略目标不同,其执行的经营策略也各不相同。
策划语
在“数读药品零售行业现状(上)”中, 通过对连锁药店运营基础数据的分析和专家的解读,我们发现,在政策、市场环境压力和前十年的密集布局后,我国的药品零售行业扩张呈现放缓趋势。大多数药店还是依赖扩张和供应链的完善持续发展,也有一些连锁药店企业,已逐渐向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其中不乏表现优秀者,如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药品零售企业扩张放缓的市场环境下,将直营店规模从2011年的1505家扩大到如今的2070家门店;广东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以1210家门店为支撑,销售额突破40亿元大关,店均年销售额达到345.45万元;身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西北市场,甘肃众友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却不输其他区域的同行,年销售额达12.16亿元,位居全国第16位。本期,本报记者走近这几家代表性企业,从不同侧面了解这些药店得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因。
1 一心堂:继续推进密集化区域布局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药品零售百强企业的门店相比2011年仅增加了1849家,增长幅度是6.65%,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门店数却从2011年的1505家增加到1872家,增加了367家,,增幅达24.39%。截至目前,在2013年开年后短短的4个月里,一心堂的门店已突破2000家,达到目前的2070家。面对如此高速的增长,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飙表示,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属于正常增幅。“一心堂经过多年的积淀,目前已进入到增长期,正保持良好的增长力。一心堂已具备快速开店的能力。”
市场空间还很大
关于开店,目前业界普遍认为,药店密度大,开店选址难度大。对此,赵飙给出了这样的解读:“目前我国普遍以42万家门店这个数字来表示全国药店的规模,但实质上能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门店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目前在我国,面积只有20、30平方米的药店还很多,这种店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药店,所以实质上,我国药店的密度远没有统计显示的42万家那么大。”所以在开店上,对于一心堂这样着力于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零售药店,面对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在店面选址上,一心堂也不排除选择已有药店进驻的商圈。在一心堂的理念里,开药店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个商圈有不同的几家门店,完全可以因为定位的不同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一商圈是存在差异化定位的药店并存的可能性的。
不过对药品零售企业而言,即使解决了选址的问题,不断高企的开店成本也成为横亘在药店扩张路途中的难题。赵飙表示,如果仅着眼于短期利益,开店就想着赚钱,那么在如今开店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确实没有太多开新店的必要,但如果是将扩张作为企业长远的战略规划,不断高企的成本就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企业在新开门店时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又该如何将亏损转变为盈利?则成为企业需考虑的问题。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取决于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转亏为盈则是对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考验。“商品采购、管理技术、物流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品牌塑造力、员工培训力度、信息技术等都成为考验企业能否经得住前期亏损,继而转亏为盈的关键性指标。”赵飙如是说。
深耕西南五省市场
未来,一心堂还将继续扩大门店规模。据赵飙透露,5年后,一心堂的门店规模力争达到5000家,密集化的区域布局仍是一心堂的战略原则,即扎根西南五省,做深做透西南五省市场,以西南五省为核心,少量门店向其他省份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