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 中药材/API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血浆站新建审批现突破 血液制品业原料制约有望缓解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为缓解血液制品供需紧张,新单采血浆站的设置和审批出现突破,日前有相关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拟新设一家单采血浆站获得批准,并有望在不久后拿到正式的批文。

这是卫生部于20121月发文表示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后获批的首个浆站。业内人士表示,此动作显示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推动,将为卫生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血液制品“倍增”计划提供实际支撑,促进血液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相关企业营运能力的提升。

政策破题行业获益

记者了解到,此次获批新建采浆站的企业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公司血浆资源的短缺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

据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申请新设单采血浆站首先需跨过较高的门槛,注册血液制品应不少于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少于5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制品。该企业行业优势地位突出,在人凝血因子产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市场地位。

单采血浆是血制品企业的核心原料,但血浆的严重短缺制约了企业正常产能的释放。卫生部最近数据显示,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加工原料血浆能力为1.2万吨,全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基本需求为8000吨。但2010年,全国年单采血浆量为4180吨,仅相当于需求量的50%。而2011年的血浆采集量出现进一步下滑。

此次新单采血浆站获批,被业内视为积极信号。2012年初,针对血液制品供应的紧张局面,卫生部曾发文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并适当扩大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区域,提高单采血浆采集量。要求各地在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时,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倾斜,引导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血浆综合利用率。此举得到业内广泛支持。

但地方审批的阻力是单采血浆站设置的最大瓶颈。

上世纪90年代,单采血浆曾引发疾病传染事件,促使地方政府敲响警钟、严格管控,浆站建设逐步遇冷。2002年起,湖北等地要求停止新建单采血浆站,对不符合标准的浆站予以关闭。此后,单采血浆站建设进入冰冻期。20118月,贵州省突然关闭省内16家单采血浆站,因贵州采浆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较大,采浆站的突然关闭打击了资源供给,加剧了血液制品供应紧张的局面。

采浆站数量的减少和审批难,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生产所面临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血液制品短缺的背景下,主管部门对设置单采血浆站的呼吁,与地方政府出于监管、安全等因素对单采血浆站设置的限制,成为浆站建设中的一个僵局。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难承国际经济萎缩之重 化学药外贸增长减速

  国际市场中原料药产能迁徙潮或再起

  2012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增速放缓

  医药临床试验“钱景”广阔 CRO龙头扩张忙

  大物流背景下国内市场医药流通蓄势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行 中西

  IMS预测:2016年全球药品支出将达到1.2万亿

  维生素市场:停产检修难改低迷行情

  生物产业十二五冲刺 生物医药成最大赢家

  余姚区域统筹发展中医药见成效

中药上半年出口增速跌破10% 三大因素拖累

中药注射剂:限抗药令下的机遇隐现

上半年中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微露疲态

全球药品监管日趋严厉 我国原料药出口遇障碍

肿瘤药市场不断增长 拉动高效原料药投资升级

我国中药出口价增量减 出口量同比下降12%

2012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外贸形势分析

2012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医药业2012年销售增幅或超两成 中药成利润奶

2012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其他药物 中药材/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