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多措并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赵淳等业内专家认为,此次国务院下发文件相比前几年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来说,力度大、范围广,民营企业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公平透明发展机遇,新的市场机遇和投资热将会引发行业洗牌,鉴于综合医院投资回报期长等因素,专家建议民营资本慎投综合医院。
将现新一轮投融资热
对社会资本办医,新政要求在审批流程方面规范清理文件,破除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新政还要求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以及在税收、融资方面都有前所未有的突破。
赵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出来后,很多民营医院院长都认为力度前所未有,包括在全国民营医院发展前列的东莞东华医院院长李镜波、北京北亚骨科医院院长肖正权等,都在新政出来的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这次新政取消门槛,放开医保、宽松融资等,都对民营医院未来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童奔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政包括放开医保,限制公立医院的盲目扩张,以及实现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之间大型设备共建共享;鼓励双方开展业务合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等,让民营医院感受到了中央政府的一片苦心。他认为此次新政是在医改对原有存量难以撼动的情况下,提高增量来推动公立医院医改。
社会办医疗机构审批流程长期以来饱受诟病。资料显示,上海历史上审批最快的民营医疗机构德济医院花了9个月时间才走完所有审批手续。而北京的一家诊所更是有长达五年的审批记录。尽管过去社会办医困难重重,但依然难以抵挡社会资本办医的热情。
赵淳认为,此次新政比较亮眼的是投融资政策,新政允许社会办医疗机构利用有偿取得的用于非医疗用途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办理抵押贷款。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如此宽松的融资方式,将会带动民营资本新一轮投资热。赵淳表示,我国民营医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医院进入了发展瓶颈期,需要资金推动升级、转型。此次新政允许民营医院土地房屋抵押、发行债券等进行融资,必然会带来一波投融资热。
谨慎投资综合医院
公开资料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办医疗机构达1.4万多家,以专科医院为主。德勤《民营医院和诊所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专科医院的投资量占总量的84%。
上述报告分析认为,专科医院成投资热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科医院不像综合医院那样大而全,因此投资额度较小,培育周期较短;其次,我国大部分民营医院采取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经营的策略,因此多以特色专科为经营项目,而其中以服务为导向、可复制性强的连锁专科医院成为投资特点。
就新的投资热出现是否会带动民办综合医院的兴办,赵淳认为,专科医院投资规模小,很多民营医院都以特色专科起家,其不仅投资风险小,而且市场开拓、培育期相对比较短,一些民办医院在此已经走出了比较成功的路子。比如北京北亚骨科医院,该院在专科特色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对服务半径提供综合服务。赵淳提醒社会资本,目前市场阶段还是要谨慎进入综合医院。因为其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市场培育至少十年,回报周期长,业务不像专科医院特色鲜明,市场开拓难度也大,尤其人才更是大瓶颈。
实际上,从2009年政府不断推出社会办医鼓励政策,但每次几乎都被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阻断,此次新政出来后,很多民营医院依然担心,希望在落实环节再给力。童奔表示,如果地方政府不控制公立医院无序扩张、利用公共资源和民营医院争食,比如特需门诊等依然在公立医院堂而皇之地开办,民营医院要想利用政策扶持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