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14时,经典旅游手册中被称为“神与人一样多,庙与房一样多”的尼泊尔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这场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对这个“农业为GDP的贡献超过30%”的亚洲地区极端贫困国家的高度关注。
本来,尼泊尔长达十多年的内战刚刚平息,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令其经济惨遭重创。
尼泊尔与中国是友好邻邦,自古就有通商往来。然而,由于尼泊尔国内政局动荡,使其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严重阻碍我国与尼泊尔开展经济贸易往来。近年来,尼泊尔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其经贸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并放宽许多。目前,在尼投资、开发研制、生产传统医药,都属于尼政府鼓励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具有良好宽松的中药贸易环境。
传统医药市场巨大
尼泊尔医药分为西医药和尼医药两大类,而尼医药实际上是中医药,由尼卫生部传统医药局管理。与中医相比,尼医缺乏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系统研究传统医学的机构,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与著作,因此,易于接纳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
此外,尼泊尔人对传统医药的认同度比较高,尤其是在传统医药对治疗慢性病的疗效方面的认同度更高,70%以上的人生病后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对廉价且有效的传统医药需求量很大,且有增长的趋势,而尼泊尔中草药加工产业生产技术落后,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其80%的药品需要进口,因此,其传统医药市场开发空间巨大。
政策环境方面,尼泊尔政府对中医药发展非常重视,除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投资外,还放宽外资投资政策以支持和鼓励中医药的发展。不仅对生产尼医、顺势疗法和其他传统医药的企业给予国家优先照顾,而且还实施了24项鼓励外资投资的措施,例如外资企业工业收入所得税不高于20%;在现行所得税法基础上,允许外资企业增加三分之一折旧;外资企业出口所获收入免所得税;如使用80%以上当地原材料,并全部雇佣尼泊尔人,从其应缴纳所得税中扣除10%等等。此外,尼泊尔还与我国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尼泊尔作为南亚地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政府本身又对中医药比较认可和重视,再加上其中成药市场需求较大,都将促进我国与尼泊尔之间的中药贸易往来。
中尼中药贸易增长快
2010~2013年,中尼中药贸易额大幅度增长,由2010年的21.5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766.6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34.9%。2014年1~10月,中尼中药贸易额为1455.3万美元,同比增加23.4%。其中,对尼进口1434.4万美元,同比增加21.7%;出口20.9万美元,同比增加5614.2%,增幅巨大。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主要从尼泊尔进口中药材,出口中成药。2010~2013年,中药材进口额逐年增长,且增幅比例较大,其占比每年均在99.9%以上。此外,尼泊尔在我国中药材进口市场的排名名次也出现快速上升,由2010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13年的第4位。与进口相比,我国中药出口所占比例较低,且主要为中成药。其出口额较中药材进口额相比差距较大,以2013年为例,中药材进口额为1765.4万美元,而中成药出口额却仅为3700美元,且为近年来最高值。
中成药出口潜力待挖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由于境内海拔高度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地理与生态环境,使其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特色,有些草药在国际市场上甚至是稀缺产品,如用于制造香料油的草药。尼泊尔具有700多种药用植物,主要用作药品原料,大部分出口至国外。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从尼泊尔进口的中药材多为南药,例如,乳香、没药、血蝎等。
尽管尼泊尔地理条件独特,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但其中草药加工产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中成药研制和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促进中成药的研制和生产,尼泊尔设立了药用植物研究室,负责研究药用植物的生态、生产及加工,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