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保支付标准征求意见现雏形 高价药品生存空间被压缩

最近,一份适用于城乡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在小范围内传播。

无独有偶,记者近日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正在抓紧制定的《关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已有雏形,其总体要求之一就是要调动定点医疗机构主动降低药品价格的积极性。

在支付标准方面,药品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定价权。而征求意见稿要求,对于暂未通过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或因质量差异较大等不具备按通用名制定支付标准条件的,可以按照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定支付标准。

但是,在支付标准的使用上,征求意见稿明确,医保基金以支付标准为基础支付费用,参保人员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础支付费用。药品销售价格高于医保支付标准的,参保人员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准,按照医保规定的个人分担比例支付费用,医疗机构负担剩余部分。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参保人员,对于选择高价药都将感到压力。

一位参与人社部医保支付标准研究课题的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药品支付标准实际上是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与保险方之间的博弈,在医院处于供方垄断、保险方管办不分的情况下,药品价格改革推进的难度较大。

医疗机构负担部分超标费

征求意见稿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促进合理用药。鼓励和引导药品合理使用,改善医疗机构和患者用药行为,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主动使用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努力减轻参保人员不合理医药费用负担。

原则上按照通用名称制定支付标准,各地可以从通过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或质量差异较小的药品起步,对同一通用名称(相同剂型、规格)的药品,按最小计  价单位制定统一的支付标准,并逐步通过差比价的方式计算同一通用名称下不同剂型、规格药品的支付标准。仅限于儿童使用的药品应单列药品代表品计算差比价。

征求意见稿要求,对已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原则上不区分企业制定支付标准。对于暂未通过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或因质量差异较大等不具备按通用名制定支付标准条件的,可以按照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制定支付标准。

为了保证生产的药品在支付标准之下,药品生产企业或许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因为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的市场空间将会被明显压缩。

在支付标准的使用方面,征求意见稿指出,定点机构药品实际销售的价格等于支付标准的,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均以支付标准为基础支付费用。定点机构药品实际销售的价格低于支付标准的,医保基金以支付标准为基础支付费用,参保人员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础支付费用。

同时,按药品通用名制定支付标准的情况下,定点机构可以向参保人员出售实际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医保基金仍以支付标准为基准支付费用。如定点医  疗机构药品实际销售的价格超过支付标准的,原则上参保人员也以支付标准为基准支付费用,在临床必须、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参保人员可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基  准,按照医保规定的个人分担比例支付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负担剩余部分。

上述专家称,征求意见稿的目的就是控制医疗费用,希望找到一个公平的药品支付价格。但是,并不容易做到,单纯的价格改革单项推动很难,只有把医疗改革体制深层次同步推进,才能解决表现出来的药品价格问题。比如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医保管办分离等。

药品支付标准短期难出台

药品价格改革应该分两块,一方面是和住院服务相关的药品,这个占大部分,是需要改革的重点;另一个是药店的药品,竞争比较充分,没有改革的必要性。上述专家称,改革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度由于直接关系亿万人的切身利益,成为改革的重点领域。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多项改革时间表,其中,制定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管理办法人社部、卫计委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开玩笑吗?全国公立医院负债竟超2000亿

  医院投资的2016:控费改变投资策略

  如何唤醒“沉睡”的医疗科研成果?

  院长绩效考核走过十年:坚持正确导向作用

  医联工程:撑起医院管理的现在与未来

  医保也来杀价?大错位!

  从服务到流量 医药电商难成移动医疗推手

  2015年体外诊断行业投资并购一览

  理顺医疗价格第一步:做好医院运行成本核算

  2019年远程医疗市场总体将达434亿美元

数量首超公立,民营医院未来路该怎么走

临床数据核查浪潮中,哪些药可能获批

药企告别高增长时代

摸金校尉三人合体,这一定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城镇职工养老风险(下):护理险的未来及挑

反对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的五大错误观点

高价值医生预约和医患匹配服务远未起步

药管平台期待更多“合纵连横”

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前景看好 但短期落地困

问诊城市急救三难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