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高新区中和街道。在成都高新平康医院的院子里,居民们身着喜庆的红装,踩着锣鼓的节奏欢快地舞动,人群中间,一队舞龙人举着一条金色的长龙在舞蹈者中间游走,引来一阵又一阵喝彩。此刻,春节的气氛弥漫开来,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脸上。
对中和街道的居民来说,与春节一同到来的,是医院对他们健康的更好守护——这一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成都高新平康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医院”,市二医院通过业务托管这种方式,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注入平康医院,让中和街道及周边的50万人就近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这一合作,也使中和街道从此结束了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历史。
“中和街道是天府新区的核心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除了进一步实现医疗均衡外,还将为天府新区建设提供健康保障。另外,平康医院是民营医院,这次与我们的合作是业务托管方式,我们在这方面又创下一个托管新模式,希望能为改革积累一些经验,惠及更多百姓。”市二医院院长徐俊波说。
牵手民营医院
50万居民足不出街道就解决看病问题
高新区中和街道距离中心城区不足20公里,可谓成都的“近邻”,这里人口较为密集,全街道常驻人口、流动人口及外来人口加起来约有30万人,如果算上周边区域,共有50万人。虽然人口众多,但这里一直没有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平康医院院长吕奉平说,该院在这里建院前,曾做过一个详细的调查,“中和街道目前有3个一级医院、2个门诊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遇到稍微大一点的疾病,必须到中心城区看病,这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吕奉平之前在一家县级医院工作,2005年辞职到成都高新区创办两家门诊部,很快发展壮大,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于是她有了更大的梦想,希望建一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8月,当她将这一想法告诉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领导时,立即得到支持,“在成都,医疗资源总体上是缺乏的,创办医院可以进一步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得到支持的她马上着手选址,走了很多地方后,她和她的团队发现,高新区中和街道人口多,但没有称得上规模的综合性医院,居民看病需要跑很远的路到中心城区。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在去年10月,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的高新平康医院正式成立了!
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平康医院虽然建立了,却遭遇着医疗技术瓶颈问题,“一般情况下,民营医院的医生呈现两极现象:从公立医院退休后来上班的老医生和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年轻医生,中间层最缺乏,因而很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吕奉平说,要解决中和街道人民的看病问题,让他们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需要得到高级别的公立医院的帮助。他们主动找到市二医院寻求合作,希望得到该院的支持和帮助。
双方经过反复协商后,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市二医院院长徐俊波说:“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市管公立医院,市二医院有责任帮助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实现城乡医疗的均衡发展,我们与平康医院合作,正是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一种方式。”
于是在昨天,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平康医院也正式挂上“成都市二医院合作医院”的牌子,该街道及周边50万居民从此看病将更方便,他们足不出街道,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服务。
不仅服务居民
还为天府新区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平康医院成为市二医院的合作医院,成为中和街道居民的一件健康大事。这个街道人口密集,消息传播很快,昨天上午9点,得知消息的居民从四面八方赶到平康医院,参加“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医院”的挂牌仪式,医院的院子里,短短时间竟聚集了上百号人,喧嚣的锣鼓和欢快的舞步将节日的气氛营造得浓浓烈烈。“我的侄儿前不久得了阑尾炎,这里没有医院能手术,半夜三更送到成都,我们觉得很危险。现在好了,有市二医院的专家在这里,我们得了病心头也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