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基于人群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受孕前使用帕罗西汀及氟西汀或使特定出生缺陷风险升高1-2.5倍,而其他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则与出生缺陷不相关。研究于7月8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生育年龄及妊娠期间使用SSRIs的情况越来越多,但相关报告结果的不一致导致医生难以针对特定患者权衡利弊。”研究者、美国国家疾控中心出生缺陷及发育障碍中心的Jennita Reefhuis博士指出。
本项研究于美国10个中心开展。研究者分析了来自国家出生缺陷预防研究的17,952名存在出生缺陷的后代的母亲,以及9,857名后代无出生缺陷的母亲的数据,这些儿童出生于1997-2009年。最终的研究队列共纳入了17,293例未暴露于SSRIs类药物的出生缺陷儿童,以及659名曾经暴露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及舍曲林的出生缺陷儿童。另外,对照组包括9,559名未暴露于SSRIs类药物的无出生缺陷的儿童,以及298名曾暴露于一种SSRI但无出生缺陷的儿童。
研究主要转归为先前文献所报告的与SSRIs相关的14种缺陷。研究者使用贝叶斯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
分析显示:
西酞普兰及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与出生缺陷并不显著相关,但西酞普兰与后代神经管缺陷存在临界相关性;
氟西汀:与右室流出道梗阻及颅缝早闭显著相关;
帕罗西汀:与研究所评估的7种出生缺陷中的5种显著相关;进一步分析确认了该药与无脑畸形、房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梗阻、腹裂畸形及脐膨出的相关性;
舍曲林:受试者最常使用的SSRI;该药与先前所报告的5种出生缺陷均不相关。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人们需要评估特定SSRIs与特定出生缺陷之间的相关性,而非将一整类药物或一组异质性很强的出生缺陷打包分析。尽管SSRIs在药理学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毕竟存在化学结构的不同;如果其中某种SSRI存在致畸性,这一效应可能与5-HT再摄取抑制完全无关。”研究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