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爽约”认购定增,羚锐制药索赔2500多万元。
原本约定的5家认购投资人中,有2家却最终爽约,致使羚锐制药努力了2年多的定向增发大幅度缩水,几近腰斩。
为此,羚锐制药决定将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2家“放鸽子者”告上法庭,并索赔违约金2532.7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羚锐制药定增之后的股价走势,收益率浮盈至少30%,而最高甚至一度达到了100%。
也就是说,若最初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2机构履行完认购合同,赚得已是钵满盆满。
而今,羚锐制药与2家投资机构,从“小伙伴”到对簿公堂,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官司结果将是何去何从等等,已引发了诸多涟漪。
羚锐制药定增被“涮”,怒告两机构
10月15日,记者从羚锐制药了解到,作为原告,通过诉讼代理人起诉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两家机构在其定向增发中存有违约的案件,已经获得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很快将迎来一审。
据了解,早在2011年9月19日,羚锐制药就对外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称公司将向控股股东羚锐发展及其他4名非关联方,共5名法人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金额为人民币3.86亿元,将用于羚锐制药口服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项目。
此后,由于该版本的定增方案出现股价倒挂而最终流产,随后,在2012年2月29日,羚锐制药再度拿出了新版本的定增方案。
对比先后两个版本,除了增发价格从10.8元/股下调到7.82元/股,增发数量由3575.93万股增加到4938.62万股,而发行对象、募集资金总额和募投项目均无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羚锐制药在第二定增方案中,特意公布了投资者名单,除了控股股东信阳羚锐发展有限公司外,还有京裕投资、百瑞信托、上海证券、银高投资等4家机构。
据了解,羚锐制药在推出新版定增方案前三天,也就是2012年2月26日,公司与京裕投资及银高投资分别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其中,京裕投资拟认购股票1519.18万股,认购金额1.19亿元;银高投资拟认购股票640万股,认购金额5004.8万元。
其后,由于羚锐制药实施2011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司定增发行股票数量调整为5035.2万股。京裕投资及银高投资的认购数量也分别作相应调整,但认购金额相比变化不大。
在去年的11月1日,羚锐制药的定增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发行价格为7.67元/股。羚锐制药与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之前签署的《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也正式生效。
在定增方案获批之后,2012年12月28日,羚锐制药分别向京裕投资、银高投资发出缴款通知书,通知缴纳认股款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6日16点。
可让羚锐制药感到惊诧的是,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双双爽约,均没有按时缴纳认购款。这使得羚锐制药今年1月份才实施完毕的定增募资,只完成了其他三家投资者认购的2.17亿元,相比预期募资的3.86亿元,募资总额大幅缩水逾4成。
鉴于上述情况,羚锐制药认为京裕投资、银高投资的行为已经构成违约,遂决定将昔日的“小伙伴”告上法庭。
京裕、银高兜里没钱,爽约更失宝
一知情人表示,羚锐制药发给京裕投资和银高投资的缴款通知书,并不是只有传真一种方式,还包括挂号信、EMS等方式,然而结果收到的却是被“涮”。
其还透露,京裕投资向羚锐回了函,称其无能力缴纳认购款。而银高投资更是没有结果,甚至自始至终就没有联系上。
据悉,在定增预案公布的时候,拟出资约1.2亿元认购羚锐制药1519.2万股的京裕投资表示:“看好中国中药市场及羚锐制药的未来发展,近年来一直寻求通过适度的投资,分享中国医药市场的高速发展,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
然而,京裕投资前后表现的巨大差距,禁不住让业界大跌眼镜。
公开资料显示,京裕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在参与羚锐制药定向增发前,并没有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