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年里,春雨医生、丁香园、平安好医生等纷纷开始建立线下诊所。2016年年初,杏仁医生则宣布建立线下医生工作室,计划到2018年建立百家医生工作室。
可以看出,互联网医疗的竞争阵地正在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借助互联网的工具和手段积累到足够大的用户群之后,这些互联网医疗公司逐步探路可能的商业模式。建立线下诊所,不仅是为了完善用户体验,亦是他们正在构建的商业模式中的关键环节。
从整个医疗体系的变革来看,线下诊所兴起的背后则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医生始终是核心资源。线下诊所大战开启,代表着一场新的医生资源争夺战将要到来。
为什么要做诊所?
2014年看做是互联网医疗的元年,2015年互联网医疗则进入战国时期。随着行业生态环境的演化,业界达成一致的共识:互联网医疗的蓬勃繁荣要仰仗于线下服务落地。
2011年开始亮相的春雨医生(以下简称“春雨”)算得上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先驱,伴随着外界的各种争议、质疑,春雨医生一步步长大成为在线问诊领域的领头羊,4年时间汇聚了41万医生,9200万C端用户。
春雨医生的发展史,堪称国内在线问诊平台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许多在线问诊创业公司往往前期都以免费模式切入,春雨也不例外。前期对用户的免费服务可以看作一个漏斗,在积累到足够大的用户群之后把部分高价值用户切入到付费模式,并同时加强服务的专业性。通常免费的服务作为吸引流量的基础性功能,提供以问答式为基础的医疗健康资讯,这些问题和回答都相对简短,很多复杂的问题在免费问答环节无法彻底解决,转而进入付费环节或寻求线下解决。
据悉,春雨医生目前每天有超过8万的问诊量,这8万个问题中,有70%以上的用户问题已得到快速解决,但还有将近30%的问题,需要线下进一步解决。
春雨从最初对用户完全免费,到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其实是在线问诊平台一步步探路盈利模式的过程。

往往对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要求更高的用户需要进入付费板块来获取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例如,在免费付费转化和结合上做得非常成功的HealthTap从免费在线问答、到即时聊天工具支持下的小额付费的微咨询,再到 99元包月付费的视频问诊,平台与医生共享收益。春雨推出类似的服务就是私人医生。
不过,用户付费意愿并不高是国内所有在线问诊类平台面临的一大难题。
动脉网此前发布的《解读春雨医生报告》显示,春雨的APP平台上,从普通用户转为会员的转化率大概在5%左右,免费咨询次数几乎是私人医生购买人数的10倍。春雨在推出收费服务后,免费问诊的用户则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但这并没有增加用户付费的意愿,毕竟绝大多数轻问诊的咨询对于时效性要求并不高。而私人医生服务想继续深入,则需要匹配相应的线下服务。
这是春雨这类在线问诊平台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其在未来一场艰苦的战斗。按照张锐的计划,线下诊所不仅是为了完善用户体验,其实也是春雨盈利模式的必然选择。“所有的移动医疗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保险或者保险类产品,体量大的就是保险公司;体量小的就跟保险公司合作。”
在张锐看来,今天的私人医生就是保险的雏形,“我们在和保险公司做春雨健康险的核心的东西就是私人医生,你买我们的春雨健康险,我给你配一个私人医生,同时配春雨诊所线下检查和治疗的用药费用,这是最核心的两个东西,外围还包括体检等服务,这就是一个保险产品的雏形。”
起家于医生社区的丁香园一直不看好线上问诊,医学世家出身的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非常看重医疗的安全和质量,15年的时间,丁香园已经积累了200万专业医生群体。此前,丁香园的盈利模式包括付费版医生工具、人才招聘、销售生物试剂等。线下诊所则是丁香园盈利模式的新尝试。
杏仁医生是后起之秀,且专注在诊后随访领域,现如今其平台上拥有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