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改自实施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近日,财政部公布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2015年为111.24亿元,2016年将为98.04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大“红包”将助推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但在与外资品牌的争夺中,国产医疗器械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提升实力 主动出击
“医疗器械是新一轮医改中最受益的领域。”中国医院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在环保、产业周期、产品研发、市场前景、市场回报、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方面,医疗器械与药品比,都有优势。而且,国家现在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综合上述因素,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会迎来更多争抢政策“红包”的机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角逐中,外资企业一直独领风骚。因此,在今后的市场争夺中,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要借机主动出击。”该工作人员表示,面对我国推进医改带来的医疗器械市场巨大蛋糕,国内外医疗器械厂商势必展开激烈的争夺。因此,国产医疗器械在与外资品牌的争夺中,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
事实上,在市场争夺中,外资品牌具有压倒性优势。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在用的医疗CT共计17854台,由包括荷兰飞利浦、美国GE和德国西门子等8家厂商供应,市场高度集中在排名靠前的几家外资医疗器械制造商手中。《2014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报告》公布的2014年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在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被业界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其中血管造影机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1.1%。
“进口医疗器械在中国一统天下,牢牢把控着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医用设备市场一直被外资企业所垄断,国产品牌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很难分得一杯羹。垄断导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价格居高不下。
上海某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国产医疗设备之所以一直会在高端产品领域丧失话语权,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核心技术缺失以及经营理念滞后等问题。“为什么市场一直被外资垄断?就是因为国内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太少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公司能与称得上GPS的国际巨头竞争。”
“国产品牌要奋发图强,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尽快打破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北京某医疗器械经销企业市场推广部经理王先生说,国家可利用医改之机,引导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国内医械厂商则应抓住医改工作中的每一次机会,将技术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主动出击,与外资企业竞争。“国产医疗器械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尤其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部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近年来国产设备也有很大进步,完全有实力分得市场一杯羹。”
的确,在某些高端产品及大型医用设备领域,一些国产品牌逐步在市场崭露头角。2015年5月,东软医疗在辽宁沈阳发布了中国首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128层CT—— NeuViz 128多层螺旋CT。东软医疗CEO武少杰说,自产品发布至今,NeuViz128多层螺旋CT已经获得中国、美国和欧盟的上市认证,并已出口到欧洲、南亚、北非等多个国际市场。上海联影研发的世界首台超清高速96环光导PET-CT—联影uMI 510更是在经过长达16个月、覆盖百余项检测项目的认证过程后,于今年8月28日正式拿到了日本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证。今年5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uMR 770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这是我国首次批准注册的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