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价值评判考验的不是民营医院的专科业务能力,而是作为医疗服务“卖家”对于自身业务价值链布局的谋划、掌控与管理能力。
近日健康界网站发布了《2015全国最具价值民营医院榜单》,看完第一个反应是:我要写一篇文稿呼应一下。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原因在于今年9月我曾在健康界发表《民营医院:有上市售卖的价值,才是真正意义的战略变现》一文,大部分观点都表述了最具价值对很多民营医院而言,无论是底子还是基因,思维模式还是应用型的医院,至少在目前还指望不上它能够成长为具有市值的生态医院。
众所周知,民营医疗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对于许多民营医院来说,面对如今医疗市场运营的现实,至今还看不到自己医院价值观里,是什么缘由阻碍了医院创新?不很清楚自身医院发展进步的桎梏是什么?与公立医院真正的差距差在哪?是否清晰医院具有了最具价值的全部要素:资金、人脉、行业积累、技术人才。是否深度思考如何维持医院运营业绩的收支平衡?是否做了提前安排和不间断地监控和更新医院运营的医疗服务产品。
不过榜单是把医院医疗质量数据分析为主,网络投票为辅联系在一起,可供讨论的东西那就多了。基于观察民营医院的视角不同,对医院定位和价值主张之间的关系,我还是有些不同看法,写出来请读者批评。
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决定着医院最具价值
医院医院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护大众健康,是大众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决定着医院生存,决定着医院最具价值的成败。而现在的医疗消费者对信息的接触习惯、对品牌的审视标准、购买医疗服务决策的路径,是彻底变了,从小众影响到大众,从大都市影响到小城市,从小医院影响到大医院。民营医院需要重新从消费者角度来思考,什么是消费者需要的医疗信息,医院具备了能给消费者提供什么医疗需求的能力?在这个新时代,医院不只是给有医疗需求的患者生产提供一种医疗服务产品,更重要的是给患者有一种健康恢复的精神享受。
在过去的一两年间,很多民营医疗圈层中,期待医院有个客观公正评价已经成为一种风潮。这种评价风潮有来自政策层的暖风,也有新媒体的经济考量,或其背后都隐含着民营医疗运营管理的格局,能否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价值满足?因为最终所有的医院运营有效都取决于愿意埋单的消费者。至少在现阶段,民营医院所要做的就是少关注一点财报,多关注一些最具价值要点的不同。如公立医院学科技术水平的精神和灵魂应该就是“真正的创新”。民营医疗显然缺少了这一精神,如果没有对学科新技术的追求和坚持创新的精神,民营医院无论市值多高,地盘多大,都是”虚胖’,都没办法真正自信的傲立在医疗服务实力的舞台之上。
解决患者疾病的医疗服务才是医院的核心价值主张
作为医疗服务第一步就是发现患者的需求问题,患者是愿意花费购买医院服务,抑或医疗服务能够让患者得到想要得到的价值,医生必须通过对患者购买与使用医疗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观察与研究,确保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清晰地界定患者的价值需求,并探究真正的疾病问题。所谓医疗需求说白了,是想要与需要的关系。想要:即解决患者疾病的医疗服务是一个独特的且让患者感觉很新颖的核心价值主张,需要:即患者感觉离不开这种医疗服务,且向医疗服务索取更多。也就是说,医疗需求取决于医院能给病人带来什么?能够消除患者什么顾虑?患者为什么要乐意付费给医院?给病人一个理由吧!
通常患者的需求分为两种,一种需求称为功能需求,也就是医疗产品本身就可以满足的需求;而另一种需求则称为价值需求,是指那些无法感受到的、看不见的需求。价值需求必须通过产品与其他元素的结合后才能获得。但是,与那些元素结合、如何结合,这些往往是患者自己无法解决的,而是医生能够给患者提供一个系统地解决方案,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实现患者的价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