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州举行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医疗保障(2014)》发布会。该书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校出版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重点关注广州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医疗保障(2014)》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落实,社区医疗服务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我国“新医改”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社区医疗服务进一步落实与完善的关键在于社区医疗服务“双诊制”(又称社区“双诊制”)。“双诊制”对于完善分级医疗就诊秩序,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及地方各级政策安排,我国的社区首诊制度于2006年2月先后在深圳、上海、南京等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示范城市进行了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试点。从实践情况来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大多数地区的“双诊制”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和强制性保证,同时面临执行首诊和转诊的全科医生严重不足的现状,再加上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相关主体对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意识淡薄。总体上看,我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社区“双诊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难点。
广州市社区“双诊制”的推行和发展可以借鉴和参考我国各地区在发展社区“双诊制”的实践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实践过程中所显露出需解决和重视的问题。面对国内实践经验,广州市社区医疗服务应当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医联体”,加强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紧密合作的关系、协调好“双诊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这均是保障社区“双诊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